浅评《水浒猎人》

原以为就一本,结果还有水浒2,不知道接下来还有没有34567……开篇和结尾写得不错,中间有一段让人觉得稍稍乏味。一些情节有料到,不过对话、格斗、知识扩充这些优点弥补了不足,总体看下来,还是期待续集的。

前言

用书籍介绍语来说,本书的内容是“以晁盖之死、三打祝家庄、方腊折将、燕青归宿等《水浒传》中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的疑点为叙事基础,重述水浒”。不过水浒原文我没看过,对一些事件没有了解,这是优点也是缺点,优点是可以客观看待这本书,不受影响,缺点则是无法结合水浒来看。鉴于这种情况,我就只说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吧。

正文

首先是纸张,不同于通常的白色,采用了米色。有种作业本就是这种颜色,老师说能够保护眼睛,因为白色太亮了,长期看伤害眼睛。现在知道其实是缺乏户外运动,才导致眼睛没有得到适度休息。不过出版社能考虑到这一点,也真是用心了。

其次,行文风趣幽默,每每有让人忍俊不禁的桥段。对很多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即便是只出场一回的人,也让人印象深刻。有时看到新人物登场,我会以为他能走到最后,至少多次出现,没想到他就是个龙套。这样的态度,对每一个笔下人物的珍视,让人不由心生敬意。

而每一章节的结尾,都留下了一个悬念,让人分外期待之后的故事走向,这点很难得。更常见的是一章一个故事,最后连结起来,像《解忧杂货店》那样,或者按照叙述写下去,只是接连看了几章,故事发展才前进一点。对节奏的把控,很考验一个作者的功底。现在水书很多,精品稀缺。

故事背景宏大,涉及很多势力,政权有北宋、辽、金、西夏等,江湖有四寇、五匪,一开始不太容易弄清楚这些关系,作者也考虑到这点,在目录前绘了两张图。一张是海捕文书,一张是梁山伯机构图,主要的人物、势力,通过这两张图,心里能有个数。

最突出的特点是格斗场面的描写,也是作者的优势。作为一个女生,看了很多小说,打斗场面都是一跳而过的,不是不想看,而是看不懂。可是这本书的打斗场面很精彩,文字浅显易懂,眼前仿佛出现一幕幕画面。比如“所谓打剪,非招架之棍,乃攻击之棍。非打击于敌棍未动前之棍,乃攻击于敌棍已近身之棍。换言之,打与剪,皆在敌棍上,不在敌身上。”就这样单独看可能偏文,像读兵书,不过结合故事情节就觉得很有趣,而且结局总是意想不到。

不知道传统武侠小说对作者产生了多少影响,反正我是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书。之前对武侠的印象停留在电视剧里,主要是金庸先生的作品,《碧血剑》、《雪山飞狐》等。不过没有一部电视剧从头看到尾,可能女生先天对这个题材不感兴趣吧。可是这本小说却让人欲罢不能,幽默风趣又不失文学底蕴。作者或许想尽量还原那个年代的感觉,用了很多古语,比如“肥喏”,指恭敬。也正因为这点,书中颇多古字。对于古文功底弱的人来说,至少三十个不认识,需要查阅。不过这样也好,一边看一边学才是读书的真意啊~这样印象才深刻,不是吗?

不过我最喜欢的是知识扩充这一点。将历史、佛教、道教、医学的一些知识,融入小说创作中,使人收获良多。这里摘录一段,大家自行体会:大宋开国以来,朝廷三令五申禁止厚葬,规定棺椁内不得安放金宝珠玉。百姓遇到丧葬,便陈列偶像,其中外表用绫绡织成的偶像叫“大脱空”,纸做的偶像叫“小脱空”。

不过,书还是有瑕疵的,错别字、语病、姓名,十处以上。另外,一些画面可能会让人不适,有的血腥,有的香艳。(由于我是一个字一个字看的,所以比较在意文字、语句上的错误,对于一目十行的人来说,这些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延伸

有个问题很好奇,为什么作者写唐家兵械制造很高明,而且主人公之一就姓唐,是历史上确有其事,还是受到了唐家三少《斗罗大陆》的影响?作者没有写序、前言之类的,对于这个不是很清楚。

再有,由于看过些历史小说,所以会希望作者在书中更多地谈论下当时那个社会的民生。比如写到宋朝的货币时,能够普及下历史知识,普通家庭的年收入是多少,月开销又是多少,一锭金子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能够具象化一些,就能更好地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读起文章来也更带劲。

书里有提到“国家富庶如此,虽盛唐不及也”,关于唐朝和宋朝哪个是中国历史的鼎盛时期,说法不一,两派都有很多人支持,也能找到很多证据。不过,现在更多人支持是宋代,那么宋代到底如何繁荣。如果作者能够把这点写出来的话,小说可读性更强。当然,已经写得不错了。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更多好文尽在微信公众号:拾起笔尖散落的文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评《水浒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