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是最好的输入
#见:学习就是这样一种介乎舒适区和焦虑区,把我们休眠沉睡的认知能力唤醒,并发挥作用的过程。
原始舒适区=零认知,舒适但是没有快感。
焦虑区=各种各样的痛感,引发我们的焦虑。
学习区=由痛感开始,我们内在的认知能力被调动以后,对痛感的降服和战胜。
经典案例:西北航空的logo
理论都是乏味的,我们讲一个案例。
假如你是一个设计师,接到一个任务,为美国西北航空公司(Northwest Airlines)设计一个logo,这个logo要出现几个要素:①西北Northwest,②航空。
有一个设计师接到这个任务以后,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发现“最好的方案就是最简单的方案”。
把英文字母W切下去一小块(W是英文当中的West的首字母)——你看到的是一个不完整的W,但是你又能一眼就看出是W,这就是一种“完形冲动”;
切完了W以后,这个logo又包含了一个非常醒目的N(North的第一个字母);
边上又有一个三角,是一个罗盘、指针的标志(罗盘就直接联想到“飞行”),恰恰指向的还是西北方向。
曾国藩说,“小人求全,君子求缺”。求缺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而画蛇添足是一种常犯的错误。
吴伯凡
听完今天的课,大家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有没有犯过那种因为求全而画蛇添足的错误?有没有求缺的意愿和能力?
“完形冲动”几乎是人的一种本能,但是求缺的能力更重要。
#感:@董坤 从西北航空logo的案例中,可以看到一种逻辑,即设计师把“W”切下去一块,制造的缺。但这个创意却造就了西北航空logo的全。
否则很难再有其他的更简单的创意体现出“西北”“航空”这两个完整的意思。
求缺其实是求舍,舍弃繁杂,这样反而成就了圆满。所谓大道至简,就是这个意思。全是混乱,全是熵,我们就没有改变的勇气。全是秩序,全是负熵,我们也觉得没意思。
好的学习状态是混乱和秩序都有一些,熵和负熵也都有一些。因为有“缺”,才有让认知得到升级的空间。这样的“缺”,也成全了认知升级的“全”。
#思:求缺就是要有取舍。在生活中什么都想要,最后是什么都得不到。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只有把它用在自己的兴趣、天赋上面,才可能有一番作为。如果平均分配在每一个自己都觉得需要的地方,那么不但会活得很累,而且一无所获。每个人都应该越活越明白:明白自己的使命,然后去完成它,完美它,做到极致。
#行:“君子求缺”,我觉得不是说君子把残缺、不完美、不完整当做目标去追求,而是说君子有一种小人没有的坦然心态,能够接受不完整,接受顾此失彼的状态。
以前我常犯一种完美主义的毛病,结果往往是想要面面俱到,反而面面不到。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想要做的事情特别多:学韩语、英语、口语、驾照、ps、上哲学课、心理课、游泳等。
为了实现目标,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时间表,把所有项目都列在了表里,并规定每天从几点到几点做哪件事。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自己特别崩溃。不仅感觉时间不够用。而且时常因为赶时间而导致事情的效率特别低。还有一种把学习当作任务去完成的嫌疑。那段时间整个人都非常焦虑。做什么事情都是着急忙乱的。
后来我悬崖勒马。重新梳理了一下自己的时间和任务。删去了韩语、ps、哲学课,也不再给自己添加任何其他事情去做。换成了:一周游三次泳,至于什么时候不刻意规定;驾照、心理学课、口语,也不再规定时间点,每天想起来做那件事,自由安排。
调整了之后就感觉不一样了。虽然相对于最初的目标显得“残缺”了,但事实上我变得更轻松,心态更好,效率也更高了。所以也理解了为什么有些人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是一个雕塑哲学的过程。我们需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