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9.20 5:00-6:30 am
人物:易仁永澄&伙伴们
共读内容:<行为与注意力>第五章
往期文章:《思考,快与慢》Luella文章汇总合辑(随时更新)
回看了下,原来有好多次没写共读感受了,这次换个方式,学习用圣诞树模型来写共读感受。那么什么是圣诞树模型呢?
这于我又是一个新模型,百度时看到高能药山有写过文章介绍,抓紧学习起来,请参考:高能的圣诞树回顾模型,山神在文中介绍且应用了这个模型,但是在网上没有找到更多资料,这个模型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为什么是“四个收获-三个感悟-两个改变-一个行动”的结构呢?
正当迷惑,山神看到了我留的评论,于是发来了幕布笔记:圣诞树模型模板 by 药山,感谢山神~
从小伙伴的发现了小白版本,那么尝试来用下:
【四个收获】
1. 阅读方式
永澄老师分享过:使用检视阅读 + 认知构建的方式提升阅读效率
检视阅读把握整体框架——泛读获得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尝试结构构建——分析阅读对比——反思复盘。
(请参考笔记:05.第五章 - 认知放松度 170914)
2. 知识点流程化
简洁明了,结构化流程化,不断精炼,从而实现认知体系的关联打通。
3. 喜欢=熟悉+意外
熟悉感会造成错觉,错觉是以为和客体对象之前有过更多接触。部分熟悉都会造成错觉,会对以前的经验产生直接反应。比如一见钟情,好像在哪见过,爱屋及乌。更喜欢帅哥美女,对性感美女会产生性冲动等,这是写入基因的熟悉感,产生错觉,从而有冲动。
和某一部分接触过——容易辨识——认知放松——带来熟悉感——产生错觉。
4. 大脑工作机制
大脑额叶前端用来判断,后脑勺的额叶用来创造,两个区域互相制约。伙伴引用了“恐怖谷”的概念:诞生于 1906 年Ernst Jentsch的笔下,而于1970年第一次在学术文章中使用。原因是,日本的机器人研究员Masahiro Mori发现,当机器人越来越接近人类的时候,我们对它们的好感也会因此提升,但是当机器人太接近人类的时候,一旦越过了某一个点,我们的好感就对大幅度降低到厌恶和惧怕。”
认知放松的时候用系统一,创造力是较高的,比如洗澡、散步、慢跑等。而在认知紧张启动系统二时,创意和直觉会下降。
【三个感悟】
1. 笔记方式
提炼关键词——结构化——知识体系打通。
在老大谈到知识体系的打通的时候,我自己思考过这个问题,花费大量时间做的笔记是想要对别人有价值还是对自己有价值?认真做的时候认知是放松的,对错和价值有关,而认不认真并不代表价值一定高,真正想要有价值的是要和自己的认知体系打通到一起。
2. 情感觉察
学习一个底层知识,解释多个现实世界的现象。每次能这么关联解释的时候都特别有成就感,原来这些事情的机制、原理是这样运行的。我们会因为熟悉感喜欢上一个人,日久生情是不断重复从而产生熟悉感而有感情吧;一见钟情亦或是和上一个喜欢的人有类似特征特点从而一见面就喜欢上了;爱屋及乌是喜欢了一个人一样东西,或许是部分,熟悉从而产生错觉,喜欢了全部。
原来这真的很有意思,情感是这么产生的,但是熟悉感产生的错觉会因为时间维度的拓宽而被发现那只是错觉吗?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相处久了,原本喜欢的全部开始变成讨厌某些部分。是因为有什么事件触发,从而出现认知紧张而启动了系统二进行理性的思考了吗?
期待继续学习下去,能一步步解开这世界神奇的面纱~
3. 带问号阅读
这是在老大提出对“引发认知放松或紧张的各种方法是可以互换的”这句话的不理解时候感受到的。我在阅读的时候就过了,我也只是看懂了表面的文字,被作者带着走,然而没用深纠为什么?从而无法对知识有基本的认知,更无从谈关联。
【两个改变】
1. 学习方式
爬低水平勤奋的坑,大段文字无法实现体系的关联,仅仅想要把所有内容都结构化呈现出来,但是是否校验了这么做的价值呢?
以后在做幕布笔记的过程中要高度提取,注重和自己的认知体系的关联打通。同时在提取关键词和结构构建这两个弱点中重点实践。
2. 自我觉察
这是自己在平常生活中也刻意训练的,但是经常会在系统一开始做出反应的时候自我觉察,在感情里面由大象牵着鼻子走居多,骑象人弱爆了!训练自己在各方面的自我觉察,在事件触发后做出反应之前,先启用元认知能力自我觉察,让系统二干预后作出反应,同时强化这个回路,让系统一能更快速做出这样的反应。
【一个行动】
1. 结构化训练
共读中提取关键词后,自行进行结构构建,再和作者和老大的进行对比。
附:
共读资源汇聚网站:www.fastslow.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