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吴寺传说|金树椴子

2018.12.12星期三晴

大吴寺传说|金树椴子_第1张图片
东邨坦人题字楼兰相守制作

大吴寺传说|序

一段被挖空的椴木藏有大量的金银元宝,时间久了,人们就称为金树椴子。


自古大吴寺地面上只有十八坵。几百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地开发耕耘,田地面积翻了十倍还出头。

用于蓄水灌溉最大的山塘当属寺前两亩水面的明塘。这一年立冬就把塘里水放干了,还捕捞了两百斤鲜鱼。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事,所以,大吴寺几个村民组六十岁以上的人记忆犹新。

沥干的塘泥龟裂了,挑塘泥就开始。淤泥又黑又臭,越到塘中间泥脚越深,厚厚的淤泥被泥鳅钻成蜂窝样。取出塘泥,既增加蓄水量,又加厚田面子改善了土壤。半月以后,远远地望去,一层层梯田里均匀地摆满了黑色的馒头。

一天中午要收工时,老杨的锄子挖上一物,锄子竟然被吃住了,左右摇晃拔不出来。大家很好奇,找来几把锄子扒开塘泥,原来是一段三尺围八尺长的大树椴。大家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把树椴子抬上塘埂,仔细一瞅有个槽口,有人找来火钳一掏,这树椴子中间是空的,里面塞满了黑泥,原来锄子挖在树椴中间槽子里,掏空黑泥块,什么也没找到。椴子外面用火刀烫了许多花纹,也有几个辨识不清的字。

朱大爹爹闻听此事,下午跑来一看,又向大伙儿讲出了另一个传说。

据老辈传下来,大吴寺创于元末,兴于明初,又毁于明末。这里的田地全是寺产。不知是什么时间,也是寺中住持,请了当地的人挑塘泥,一天下午,有人也挖到一个树椴子,小和尚看见就对老住持说了,住持马上警觉了,对小和尚说:“你赶紧去喊,叫挑塘泥的人到偏殿歇伙休息,我去下挂面给他们搭尖(加餐)。”

挑塘泥本是重活,半下午大伙肚子也有些瘪了,忽然就听到小和尚喊:“各位施主,肚子饿了吧,师傳下挂面给大伙吃哩。”大伙一听有挂面填肚子,丢了手中活,一窝蜂就上偏殿吃挂面了。

等大伙抹抹嘴,再去挑塘泥,先前的树椴子不翼而飞了。

后来的日子里,住持老和尚请人在下面山凹里打土烧窑,又请人上山砍下芭斗粗的松树、杉木刮去树皮撑在寺门前,老和尚接着跑到皖城(潜山梅城),遍请能工巧匠,经过两年时间,人间梵宫大吴寺金碧辉煌,又恢复了明初的规模。

几年后,人们纷纷猜测:老和尚趁大伙吃挂面时,把树椴子给藏起来了。原来,树椴子里面全是金银财宝,究竟有多少,外人都不知道。

不管怎的,恢复寺宇的花销,是住持老和尚化斋所得,还是从树椴子里面所得,总之,大吴寺又一次迎来兴盛的香火,这个时候,大吴寺修行出家僧人达百人。名噪一时,誉满潜阳。

几百年后,又一次发现空芯的树椴子,金银自然没有了,人们又一次猜测:这个树椴子装的金银,可能是神医日空大师给马皇后治病所得奖赏的金银。

更多相关传说点击:大吴寺传说合集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吴寺传说|金树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