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

      在《刑法》的盗窃罪中有一个倍受争议概念叫“公开盗窃”,因为偷盗给人的印象历来是乘人不备,偷偷摸摸窃取他人财物,所以反对“公开盗窃”的大有人在。在我看来,反对者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把“秘密性”这个盗劫的常见情形当成了唯一情形。公开性和秘密性并不是区分盗窃罪的标准。刑法中,盗窃罪的行为模式是,以平和的手段,将他人占有的财物变为自己占有。所以盗窃既可以秘密进行,也可以公开进行。例如,我去首饰店买钻戒,服务员将钻戒交到我手上查看,虽然此时钻戒在我的手里,但并未转移占有,如果我在店员的目光下,转身就跑掉了,那么我是一种什么行为呢?抢劫?抢夺?还是盗窃?抢劫需要对人使用暴力,抢夺要对物使用暴力,即通过对物的暴力而形成对人的危险性,这种危险性比抢劫的危险性要小得多。盗窃是平和的手段,对人没有危险性。

      现实生活中,我们犯了太多认知错误,而且形成了固执的对人、事、物的见解,这就是偏见。比如,我们常讲的地域歧视,仅仅因为一小部分人的行为,就会扩大到整个地区;还比如,男女结合的生活方式是这个世界的主流,因此就会觉得同性恋是异端,是不正常的。世界是多样性的,只不过是把常见的情形当成了唯一性。

      偏见从哪里来的呢,偏见从认知错误中来,可以说与生俱来 。佛经告诉我们,人有三大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和无明烦恼。其中见思烦恼是我们的根本烦恼,只要见思烦恼没断干净,就无法脱离六道轮回,因为六道轮回就是见思烦恼变现出来的。见是见解,思是思想,见解、思想错误,错误的认知产生的一切不善的错误看法和错误思想统称为见思烦恼。粗略的来分,见思烦恼分为两类十种,即见烦恼和思烦恼,也叫见惑和思惑。其中见惑分为五种: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和邪见。思惑也分为五种:贪、嗔、痴、慢、疑。

      身见,我们执着这个身体就是我,平时大多的言行,都是在为这个“我”服务,因执着这个我,产生了无穷无尽的烦恼,而佛告诉我们,身体不是我,只是我所有的,身体是假我,应该努力找回那个真我。如果断掉身见,就证小乘初果须陀洹,不再入三恶道,最多七反人天证阿罗汉。

      边见,我们看事情和问题,受个人喜好和厌恶等感情因素影响,总是搞对立走极端,不能正确客观的看待事实。比如喜欢一个人就觉得他做什么都是对的,讨厌一个人,他做什么都是错的。

      见取见和戒取见,这两种合起来就是我们所讲的成见。一类是因上的成见,一类是果上的成见。见取见是果上的成见,我们看人看事情总是带有成见,比如邻人疑斧,自家丢了斧头,怀疑是邻居偷的,怎么看怎么都觉得邻居就像小偷,过几天斧头找到了,这时在看邻居,怎么看都不像小偷了。戒取见是因上的成见,就是说我们本来执着的那个根本原则就不对,然后你再按照这个原则去做人做事,肯定就一错到底。

      邪见,除了以上四种,一切错误的见解,归结为一类,称作邪见。

      五种见惑从广义上来说都属于偏见,认知上出现了偏差和错误,带来了见解上的错误。我们一切的烦恼和痛苦都源于对世界的错误认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