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1-重新理解“认知” (一)

吴伯凡的《认知方法论》我已经学完一个季度了,关于认知,我有哪些收获呢?

认知这个词,我天天挂在嘴边,但是认知究竟是什么?认知就是学习各种知识吗?认知有什么特点?认知有什么盲区?这都是我以前无法回答的。现在,我想我可以尝试试回答这些问题了。

有一个事实显而易见,即使每天都勤奋的学习,也不见得你的认知就提高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认知不等于知识的积累,认知是处在一个生态位的物种,在面临选择压力时,进化出的一种有利于该物种生存竞争的工具。怎么理解呢?

首先,认知是种工具。我们用这个工具来了解世界,生存下来。既然是工具,就不能讲对错,而要讲好不好用。蝙蝠眼中的世界和人类眼中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蝙蝠用超声波认知世界,人类用五官。你不能说人类眼中的世界是对的,蝙蝠眼中的世界是错的。蝙蝠的超声波对它的生存来说是足够好用的,真要给它换上人类的眼睛和耳朵,它就只能在洞穴中活活饿死。这就引发了第二个概念,认知必然是和某种生态位相联系的。蝙蝠生活在洞穴中,这就是它的生存环境,这种环境能够给它提供的资源就是这样的。所以,蝙蝠的超声波对于处在这个生态环境中的蝙蝠来说,就是非常有效的认知工具,而人类的生存环境和食物链和蝙蝠不同,所以生态位也不同,所以人就得有眼睛耳朵,才能在人类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脱离了生态位讲认知是没有意义的。

其次,认知是在面临选择压力时产生的,没有选择压力,就没有真正的认知。曾经我有个幻想,假如某天我实现了财富自由,不用为生活奔波,我就穷尽一生读书,哪怕慢点,最终也能成为一个学富五车,有卓越见识的人。现在我明白了,我病的不轻啊。哪怕我真的穷经皓首,也顶多学成个知识的书橱。知识是不少,但是派不上任何用处。为什么?没有选择压呀。只有把知识运用起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带来切实的好处,这才是拥有认知了。因为,认知是工具,你得能用它干点什么才行。

那么,知识是不是不用学了呢?知识肯定也是有用的,它的作用体现在哪儿呢?万维刚举了一个例子,我觉得很适合说明这个问题。最近大家都在看世界杯,在欣赏激烈的比赛时,有没有人想过,足球这个竞技项目,究竟是怎么变得专业起来呢?一开始,大家都把足球当娱乐,没谁正儿八经的把它当做一个专业的事情严肃对待,直到上世纪70年代,情况发生了变化。那时候,电视在各国普及,有了电视广告商的赞助,踢球可以挣到不少钱,于是足球开始全面商业化。看,这就是一个生态位。在这个生态位下,球员有了选择压力。以前就是踢着玩玩,现在可是有钱赚。为了挣到钱,球员有了压力。有压力,就催生认知,就会有人想方设法研究足球,这就开始了专业化。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里努斯 米歇尔斯。从它开始,足球开始有了道统,继而发展出科学,专业化的训练方法,由此横扫欧洲大陆。所以,这个人可以称得上开山鼻祖,相当厉害。但这跟知识有什么关系呢?你想,有那么多人研究足球,为什么最后是约翰 克鲁伊夫给研究出来了呢?原因当然有很多,但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有两点,首先,这个人很聪明,队友们公认他智商高。其次,他读了很多书。据说,米歇尔斯出国比赛总要带本书,而且要求自己在回来之前一定要读完。一个聪明人,又有广博的知识,再加上一些运气和各种机缘,就成了创造新认知的第一人。用万维刚的原话说“创造新知识的必须是个有思想的人。如果玩这个游戏的人都没什么文化,那这个运动是不能正轨化的。” 怎么有思想呢,多读书,多积累知识。所以,认知必然产生知识,但知识未必就能产生认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0041-重新理解“认知”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