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渐渐发现,原来每一次成长都有离别的身影。
小学毕业,我们第一次体会到伤感,怀念着那个知了鸣唱的童年;
中学毕业,我们想着那些年曾经追过的、错过的、得到的、失去的穿着校服的青葱岁月;
大学毕业后,我们又无数次地感慨,以为青春就此结束,自此以后,就以社会人相称。
走着,走着,发现从曾经的一群人,到如今的一个人。
曾经一群人上学,如今只身一个人去上班。
随着成长,我们发现朋友越来越少,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玩手机,一个人在无数次的夜晚里失眠。
于是,你试着打开了微信,想和以前的朋友聊聊天,试着在曾经动不动消息99+的群聊里发个表情包,可才发现,曾经热闹非凡的微信群,如今变得格外安静,仿佛只剩下了心跳。
当你打开好友的聊天界面,正准备和他聊天时,打了很多字,但还是把字删了,你竟然找不到一个好的开场白。
拿起了手机,编辑了一条回忆的朋友圈,第二天醒来,本以为会有很多好友会一如既往地为你点赞,可你发现,那条动态还是空落落地在朋友圈里独自晃荡,你默默地删掉。
久而久之,你才发现,对于孤独,无论你怎么挣扎,都逃避不了,在成长的路上终究要去面对。
1
孤独是成长的必修课
每当来到一个新的地方,我们总是格外的不习惯,要去面对一个不一样的环境,要去和一群未知的人打交道,要试着重新经营那些友情。
此时,我们总会感到很累,在心里也格外的恐惧。这时,我们会试着去联系曾经的好友,想从他们的交流上得到一些慰籍,但是随着交流的结束,那些孤独感却还是又上心头。
在不安与恐惧的情绪来回徘徊,孤独感深深地萦绕在我们心中。
我们的孤独就像孙悟空头上的金箍,越是逃离,越是深深地束缚着我们内心。
不管是第一次离开家去远方上大学,还是第一次步入职场,我们都难以避免地感到孤独,深深为此不安。
犹记得在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刚从大学城卖灯管回到学校,突然在人群中听到有人在哭泣,我拖着疲惫的身体,用着无力地眼神寻找着哭声的来源,突然,在人群中一位女生进入我的视野。
她捂住了自己的嘴,看着渐渐离她远去的人群,默默哭泣。凭着直觉,我知道离她而去的应该是送她上大学的父母,而她哭的原因是面对新环境的害怕,父母离去的不舍,以及新朋友的陌生。
看到这一幕,我想起了我自己当初大一刚进来的那会,常常一个人坐在床上,感到陌生,感到恐惧,那时我也是每一次离开家,第一次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
四年后,舍友们常常吐槽:杨跃彬,刚进来那会,安静得跟啥似的,没想到,如今变成了话痨,一点都不老实。
但是我知道,当时的我,是孤独的,那种在人群中的不安我至今印象深刻。
看到了眼前的学妹的哭泣,因为我曾经体会过她现在的处境,我很想跑到她跟着递张纸给她,想笑着对她说:哈喽,没事的,在这里会有更多的精彩,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人,不要担心....
可我终究还是默默看着她离去,可能当时的我觉得成长终究是一个人要去面对的,而孤独是成长的必修课,也许只有她自己一个人去面对,去感受这样的过程,她才能变得强大。
面对孤独,我们无可奈何,惟有坦然接受。勇敢面对孤独的处境,我们才能在孤独中成长,最终才能走出孤独,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
2
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好友在去读研的路上,突然告诉我他不是很开心,又要面对一群不同的陌生人,又要重新去经营新的友情。
听到他这样的倾诉,我起先感到的是诧异,觉得他是在矫情。
在我印象中,他是那种脸皮厚得跟墙一样的人阿,害怕人际交流的应该是我这种社交恐惧者吧。
可仔细一想,也许真是如此,在很多开朗的人内心中,其实他们也过得很累。因为在他们的世界中,只有和别人不断地交流,才能释放心中的不安,才能获得所谓的安全感。
人总分为两类,外向和内向,不过,也有第三种,即时而外向,时而内向。
前者的快乐总来自于外界,他们需要不断地去与外界沟通,从中得到能量;而后者,通过与自己相处就能得到同样的快乐。
我的好友属于后者,他们看似外向,但却需要不断从外界吸取能量,这样的过程总会感到很累。
我不知道自己是幸运还是不幸,我是一个内向者,而且我有一个孤独又漫长的童年。
在那漫长的时光里,我常常一个人与自己玩,与自己相处。久而久之,我竟然可以跟自己玩得很开心。
我会对着一大堆螺母和螺栓“排兵布阵”,想象着电视常常看到的金戈铁马的画面;
我会拿着家里的那堆破铜烂铁津津有味地做着物理实验;
我会种很多不知名的花草,然后为它们起着各式各样的名字,还吃着自己一手种的西瓜;
我会一个人扮两种角色玩游戏,时不时用两种口气对话。
可能由于童年这段漫长又孤独的时光,让我从一开始就了解了孤独,让我从一开始就懂得了与自己相处。
长大后,虽然朋友越来越多,但是我却从不依赖朋友。平日里,我和大多数朋友联系得很少,可能一年也没有见上几次,但是我与朋友相处方式就是如此。
虽然谁也没有明说对彼此的情感,但是我们默许为相伴一生的好友。他们也知道,杨跃彬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
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可能从小到大,我更喜欢安静的地方,甚至在找工作的时候,我也更喜欢一个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在那里重新成长。
不管是外向,还是内向,都总会有孤独的时候。
在面对孤独这件事上,你要相信,你并不孤独,因为这是我们所有人终究要面对的。
3
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
当然,孤独并不单单是指一个人孤单的时候,也许你身边有无数好友, 也许你真的朋友满天下,你也有可能会感到孤独。
当发现身旁地人沉迷于学习,只有自己是在应付着考试,这时,你知道了孤独。
当发现周围人投入于工作,只有自己在磨着洋工,这时,你知道了孤独。
其实物理上的孤独并不可怕,如可以处理得好的话,你会从与自己的相处中认识自己。
最可怕的孤独是心境上的孤单,恍然回首,才突然发现,虽然拥挤在人潮,但原来自己其实一直孤身一人。
在大学里,很多人会迎合大众的兴趣,而牺牲自己的时间去愚昧社交。
明明不喜欢游戏,却为了在宿舍合群,没日没夜地纵情于游戏;
明明不喜欢喝酒,却为了所谓的友谊,一次又一次地花钱买醉。
以为合群,就不会孤单;以为跟风,就不会落伍;以为聚会,就会摆脱孤独。
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为了迎合别人的兴趣,而违背自身的意愿,这样的合群宁可不要。如此的狂欢也只不过是一时的安慰,狂欢之后,孤独感必会再度高潮。
你以为你找到了一群人在那里夜夜笙歌,就不孤独了吗?
你以为大家酒后对彼此的承诺,会让你今后无所担忧吗?
不会的,你只会徒然浪费青春,然后在青春过后,安慰自己说:青春无悔。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青春无悔,其实只不过是他们不知道自己被自己束缚了,他们以为青春是井上的天空,而不知道原来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宇宙苍穹。
最后,他们还是相信他们的青春无悔而孤独一身。
安全感从来都是自己给自己的,倘若孤独,直接面对就是,为了合群而做自己原本毫无兴趣又无用的事情,最终只能无奈地骗自己青春无悔。
4
彻底告别孤独
多年的今天,我还像小时候一样,习惯一个人生活着。
我面对孤独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不管走到哪里,我都会用自己的活法努力地生活。
我总会把自己住所,装扮成家里的模样。
我会买一幅地图挂在墙上,会在屋子里种上小时候种的花草,会买好几本书摆在窗台,在屋里养上几条小鱼;
我会看着窗外的天空弹吉他,躺在地毯上对着天花板独自思考,用投影仪在乌黑的房间一个人看着电影,听着民谣在纸上随手绘画。
久而久之,我的生活渐渐变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好像自始至终都是我一个人,但是我却从来没有感到孤独,因为我找到属于我自己的活法。
也许有人觉得放假一定要去旅游,那会看到更广大的天地,从而认识自己,但是我常常在脑海里幻想着远方,在地图上标着憧憬的风景,用着从小就有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地“旅游”。
也许有人觉得要多走去与人交流,那会看到很多有趣的灵魂,但是我常常在书本中遇到更有趣的人,他们穿越时空与我侃侃而谈,我珍惜着这份“友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走了那么多路,遇见了那么多人,经历了那么多离别,我渐渐找到了自己的活法,用心地与自己相处,从中认识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就努力争取;不想要什么,那就坚定拒绝。
亲爱的朋友,不管你是否孤身一人,我都希望你不要害怕,不要匆忙地去从孤独中挣脱,也不要为了寻找安全感而牺牲自己的兴趣奔赴一群人狂欢的孤独。
你要相信,安全感从来都是自己给自己的,你要试着与自己相处,你要找到自己的活法,从而认识自己。
到头来,你会知道:其实你并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