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读感

    总书看的还不错,编辑的评论是说前半部吴摩西为了寻找养女出走延津,然后养女的儿子牛建国为了寻找“说得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每件事和起初的那件事多少有些关系,一件事一件事的绕,最终绕着绕着绕回去了,就这点确实不愧”东方百年孤独“之名。

乍说呢,不知道该从哪说起,也说不明白,毕竟又不能把故事又复述一遍吧,不复述故事这之间的个中要害又说不清,书里的地名记得不全,人名更是了,想简单的概述一下书的内容,有些难度。简单的说一下就是:出逃!有在一个地方呆不下去,主动出逃去找可以呆的地方,有想在这个地方呆的,因为周遭呆不下去了,被迫出逃。用文中的话说就是去找有可以说的上话的人的地方呆。

觉得这本书很不错的时候是读到一小孩夜里撞见提刀去杀赶车老马的杨百顺,给他讲了自己的故事使杨百顺放弃了杀人念头那篇,和前面杨百顺撞见夜里提刀去杀人的老裴给他讲自己的故事使老裴放弃了杀人的念头如出一辙,顿时觉得世事奇妙。

而到“因都不爱说话,两人倒能说到一块去”这句话频频出现时,就觉得作者过于安排了,后面大多讲的是夫妻问题的感觉,那些问题放到现在来说就是三观不合,书里的说法是没话可说。就这么看的话,仅因为说的来话就一起跑了,不免又觉得儿戏,人性的可笑。就像书里写的一件事能说成三件事。

书里最引起共鸣的段落有二:吴摩西丢了巧玲后着急找巧玲两天没打牙,想起之前在海南丢箱子后一天奔波水米不打牙,那种忘吃饭,或者说忘了要吃饭这回事的感觉有体会。还有就是牛建国痛恨他老婆和别人偷情,但后来他却也把别人老婆睡了,做了和他痛恨的人所做的事一样,然后好像就没那么痛恨了,好像有些理解还。但这里面深层次一点的想法也许是无法痛恨了,因为自己也做,总不能连自己也恨了吧。事还是那件事,人也是这个人,事没变,人也没变,但因为别的人和事使这两样都变了,因为不是这件事的人使这件事变了,这件事的人还是只是这件事的人吗。有些扯远了,简单说就是懂那种愧疚感。

结尾结的很不错,以牛建国一句“不,得找”结束。这句话看是在回他姐夫说得找媳妇,但得找的人是指的还是章楚红。在寻找“姥爷”留给妈妈的那一句话中想起了自己也还有一句话没有听,那便是章楚虹说要是他带她走要给他说的一句话,于是便去找章楚虹了,但在寻人未果时知道了章楚红为了他(说因他而起或许比较好)所做的一些事情后,他迫切寻人的想法尤为激烈(应该说由寻话变为寻人了)。为啥呢,一方面是章楚红“干净了”,不带“麻烦了”,一方面是头次有人为他做出格的事。这就和当年吴摩西挨了吴香香一巴掌出走到货栈,去找他的巧玲说的那句“我想你了”一样。头一次感受到被需要感,所以才重要呀。

有些懂为啥取一句顶一万句这个书名,但好像一点都不懂。说了想听的那句,就是有顶一万句的作用。欲寻这话也要寻人。文中结尾没给出那顶一万句的那句话,有些失落,很想知道的。

非心所愿,谓之悲。正书唯一抄录的句子,警醒了自己少些心愿,特别是难以实现,避免悲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句顶一万句》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