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负面情绪,你会用“反应式倾听”吗?

由黄老师微课整理,整理者:卢美君

在我们与孩子沟通交流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孩子有小情绪的时候,如不良情绪、无理取闹、情绪崩溃等,这些经常会发生,而且每天都会有。在孩子的情绪前面,我们父母的态度是什么?以“带小孩去打针,孩子害怕、在哭、不敢打针”为例,父母的态度有四种:

面对孩子负面情绪,你会用“反应式倾听”吗?_第1张图片
转换缩小型

没什么大不了的——转换缩小型。[做法]父母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孩子在打针前肯定会哭的,因为每个孩子害怕痛嘛。父母会说“宝宝,如果你打完针了,爸妈给你买冰淇淋、给你一颗糖吃,吃完就别哭了”。抱着这样态度的父母,认为孩子的任何情绪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都可以敷衍、诱惑一下,孩子就不会有这样的情绪了。这时父母的做法是,急于安抚孩子,想一些自认为很聪明的诱惑、励奖等方式好让孩子配合。[后果]那么这类型父母的孩子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一方面孩子就学会利用父母的这种反应,如想得到玩具或某样东西的时候,本来可以不用哭,却通过大声哭或者在公共场所大发脾气的方式表达,父母为了面子、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就通过奖励等方式满足孩子的要求。因此孩子就学会了用情绪得到一些他不用努力就能得到的东西。另一方面由于父母不重视孩子的情绪,孩子不但会产生一种不被他人重视的感觉,而且由于父母没有正确引导他,且通过一些诱惑等错误的方法引导他,孩子对自己正在经历的情绪,没有办法分辨对还是错,因此孩子会陷入一种彷徨和困惑中,一点点失去自信心。举个例,在我的自信心培训课程中,当问到孩子“紧张”是好情绪还是坏情绪的时候,有些孩子说是好情绪,有些孩子说是坏情绪,都很有道理,还有些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紧张,不知道、不太能感觉到除了哭、笑之外还有恐惧、紧张等复杂的情绪。这时小孩只能感觉到不舒服,而没有觉察到是紧张,因此就没有办法认识到紧张的坏处和好处,也就没有办法突破它。这就是因为父母面对孩子的情绪,总是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用一些小方法帮助孩子告别这个情绪,可是孩子就没有办法分辨这些情绪的好坏,并利用这些情绪达到某些要求。

面对孩子负面情绪,你会用“反应式倾听”吗?_第2张图片
压制型

那可不行——压制型。[做法]父母认为孩子不应该有负面情绪,一旦有了,要求马上消除负面情绪。父母特别看不起孩子的软弱无能,当孩子一旦有些不好的小情绪时,必须通过很严厉甚至极端的方式马上停止它,父母相信必须锻炼孩子坚强的性格,才可能避免让孩子产生负面情绪,一旦发现孩子有负面情绪时,就应及时消除这种不良情绪,并且正确引导孩子。[后果]这类型父母照顾下长大的孩子,自尊感非常低。女孩通常会很迷茫,表现出意志消沉,带有忧郁倾向,而且自我调节情绪能力不足;男孩则感到很不舒服,具有冲动或攻击性行为倾向,很容易发脾气,生气时会本能地用拳头解决。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当我们去压抑我们本应该表达的情绪时,会发现大脑跟身体作对,大脑越压抑它,身体越得不到满足,它就会越占据我们整个感觉,感觉到我们很想表达我们的伤心、胆小、恐惧,但我们的大脑告诉我们,我们的家庭强调我们应该坚强,不应该胆小、哭泣,家庭给到大脑的反应是我们应该避免它、不应有这样的负面情绪,这时大脑与身体形成很激烈的对抗,这时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很差劲。因为大脑越对抗,身体感觉越强烈,就越胆小、越想哭泣,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失去自我控制感,因此觉得自己很差劲,自我评价很低,自尊感也很低。

面对孩子负面情绪,你会用“反应式倾听”吗?_第3张图片
放任型

一切都没问题——放任型。[做法]父母认为哭泣是没有问题的,孩子想哭就哭吧,孩子的任何情绪发泄出来,就万事大吉,父母只会做到包容而不重视如何处理和解决。[后果]由于这些孩子的所有情绪都会被父母接受和包容,因此往往会陷入自我崇拜的境地,即所谓的王子病或公主病,凡事只考虑自己的情绪,丝毫无法体谅他人。同时,这类父母会觉得自己是为家庭默默付出的人、很伟大的人,付出感很强,可以接纳和包容孩子所有的情绪。孩子也慢慢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因为孩子知道无论怎么样都会得到包容和接受。

面对孩子负面情绪,你会用“反应式倾听”吗?_第4张图片
情绪管理训练型

一起找找为什么——情绪管理训练型。[做法]父母理解并知道孩子的感受、心情,只要孩子不做对自己、他人和环境有害的行为原则下,他们一起认同现在的情绪,一起想办法面对。[后果]在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他们不会认为自己这种情绪显得奇怪或不好,从而遭致大人的训斥。相反,他们明白,无论是何种情绪都是正常的,是自然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有能力、有方法去面对和管理。

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的武器——反应式倾听。分三步:

第一步:当看到孩子表现不良情绪时,父母自己也会产生情绪和想法,没有关系,这时父母要暂时把自己的情绪和批判的想法放在一边;

第二步:体会孩子此时此刻的想法和感受;

第三步:告诉孩子父母对他想法的推测(不要自信和武断,因为父母无法确定自己说的是对的),跟孩子一起想办法,可以跟孩子描述父母对他想法的看法,尽量幽默一点。如果没有第一、第二步,直接开始第三步,就会把讨论变成争论,把一起商量变成争吵。

举个例子,孩子不愿意上学了。

遇到情况

我们要看孩子这时候的心情,是因为太累不舒服,还是因为在学校遇到困难或受到嘲笑等等,这时孩子的心情是不确定的,但肯定是负面的。

反应式倾听的过程:

[第一轮反应式倾听]当你接收到孩子这样负面情绪的时候,你肯定也会不舒服的,你会有怎样的想法呢?可能会惊讶“平时不是很喜欢上学的吗?今天怎么啦”,也可能会愤怒“不行呀,你必须去学校呀,这是懒惰行为”等等,有这些情绪和想法都没有关系,这时你需要把这些情绪都放在一边。

暂时把你自己的情绪和批判的想法放在一边

这个非常重要,这不是控制、不是忍住,越是忍住越无法控制,越不允许它越容易冲动、容易爆发,而是承认有这种想法和情绪,试图把它放在一边。然后心里试图去理解孩子“可能孩子发生什么事情了吧,要不他不会不愿意上学的”。

告诉孩子你对他想法的推测

这时父母尽量不能武断,要尽量说得幽默一点“你是担心听写?还是现在很困不愿起来?”。这时孩子可能会很敷衍地说“我讨论上学”。

表达你自己的感受,并表达你理解孩子的感受

这时我们会发现:反应式倾听不是一步到位的,是要不断循环的。我们经过一轮反应式倾听后,孩子还是说“我不想上学”,这时我们父母可能就会有情绪了“怎么用了反应式倾听还是没有效果”,这时我们要相信反应式倾听的力量,继续往下走,继续承认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并把它放一边,继续理解孩子,继续往下问。

暂时把你自己的情绪和批判的想法放在一边

[第二轮反应式倾听]这时父母可以通过一个方法缓解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孩子,你以前很喜欢上学的,现在怎么了?噢,我知道啦,肯定是发生了什么让你难受的事情?”,一方面表达父母自己的感受,一方面试图表达给孩子听父母理解他的感受。这时孩子慢慢会说出来“丹尼说我很笨,说我总是接不到球,他嘲笑我”。当父母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可能又会有情绪和想法了。

关注孩子的情绪

[第三轮反应式倾听]这时父母要暂时把情绪和想法放一边,然后理解和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感受“那你昨天肯定很不高兴”。

跟孩子一起想办法

当孩子愿意跟父母分享他发生的事情、愿意在父母前面承认他的情绪和感受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做情绪管理训练型的父母,我们就可以跟孩子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与孩子一起商量办法。这时孩子就学会当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就能处理好它,然后能想一个很好的办法解决它。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对孩子负面情绪,你会用“反应式倾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