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两种运营思维方式

典型的两种运营思维方式_第1张图片

思维方式的重点不在于知道,而在于养成了随时运用的习惯。

运营是什么?

运营是为了更好地连接人与产品的一种行为手段。

既然连接的两端,一个是人,一个是产品,那么就免不了要讨好用户,也免不了要对产品的效益负责。前些日子,在一篇文章中了解到运营的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用户导向型思维,一种是运营导向型思维。Yang觉得挺受用的,特来与你分享。


01

谈及运营的思维方式,Yang也听过很多。比如《运营之光》的作者黄有璨就罗列了四个,流程化思维,精细化思维,杠杆化思维,生态化思维;《从零开始做运营》的作者张亮提了三点,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结构化思维,等。或许你会问,这么多思维方式,要学习哪个?(ps:感兴趣的童鞋可以找来看一看。)

Yang认为,思维方式并非固定,毕竟要做的事那么多,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都能得出不同的答案。而我们最终要把适合自己的那几个思维方式挑出来,融会贯通。那么恭喜你,你成功的得到一个新的思维方式。

回到今天要说的两种运营思维方式。

用户导向型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用户的角度思考,往往把自己当成重度用户;而运营导向型则更多的从企业角度、业务发展需求的角度思考

接下来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两种思维方式,Yang虚构了两个做火锅店的人,小A和小B,尝试从两个人开火锅店的不同思维模式来说明。(ps:冬天,火锅确实比较受欢迎)

典型的两种运营思维方式_第2张图片

02

小A,在决定做火锅店之前是干销售出身的,销售也就意味他需要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说,只要了解他的用户想要的是什么,再去迎合用户,订单就是十拿九稳的事了

小B,是搞金融的,每天的工作免不了做报表,写分析报告,做事决不容得半点马虎。他说,做一件事之前,对其进行周密的调研分析,充分了解利弊,权衡现状之后再去做,完成的效果不会太差

小A和小B,是Yang接下来要讲的两种思维方式的人,前者属于用户导向型思维,后者属于运营导向型。一个喜欢了解用户,一个喜欢研究数据

典型的两种运营思维方式_第3张图片

火锅店准备开业了,小A喜欢吃四川火锅,为了研究装修风格和菜式,跑遍了周边大大小小的火锅店。只要是人多的店,他都进去吃一下,了解店的装修风格,菜品,甚至守在在门外去和正在等候排队的客人聊一聊。为什么来这家火锅店?喜欢它的装修还是味道?喜欢简约装修还是复古装修?喜好清淡还是喜好重口的?等。

小A还同时把自己想象成客人,从到店门口到进店就坐再到吃完结账的全部环节,会遇到哪些问题,怎样的服务或者安排能让客人喜欢,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做客人想要的

反观小B,因为以往工作习惯了研究数据,所以开一家火锅店也少不了研究相关的行业数据。利用自己对数据的把控,小B抓取了近期人们对火锅消费的倾向,选取了自助火锅作为自己火锅店的定位,同时基于定位也跑遍了周边同类型的火锅店,调查分析客人更倾向于什么样的装修风格,观察客人对菜式选择偏向,一般用餐时间是多少,客人属于哪类的消费群体,等。

不难发现,两者的出发点不同。小A倾向于做客人喜欢吃的火锅店,因为他认为,只有赢得客人喜欢,才能有不断的客源进门,这样才能保证收益。而小B则是出于市场选择,利用数据分析客人消费倾向,做出相应的决策才能保证火锅店的经济效益。小B相信数据是不会说谎的

若放在运营工作情景中,Yang认为小A的用户思维适合用在产品早期,能很好的吸引种子用户留存下来,维护产品的核心用户,因为他照顾到这些用户的方方面面。而当产品的受众越来越多,用户思维就得转变一下了。用户多了,没办法逐一去考虑,只能通过数据分析某类用户的习惯进而做出决策,且更多地要站在产品效益层面上思考。


03

接着讲小A和小B的故事。

火锅店都顺利开业,开业后当然少不了做活动。

典型的两种运营思维方式_第4张图片

小A依然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火锅店常用的活动手段就是派发优惠券,小A也不例外。但,毕竟销售出身的他,有他的一套玩法。他认为,优惠券要发就发小额多张的。一次发一张,面额小了客人又不买单,且可能消费完一次就走了。发张小额的,多发几张,有客人就会因此而多来消费几次,消费次数多了,习惯也就养成了。

同时,优惠券还设定了不同的面额,不同的面额对应不同的使用门槛,但是门槛之间相差不会太大,这样会有一定的心理暗示,再点一个菜就能使用面额大一点的优惠券了。不知不觉满足了客人,同时也提高了客单价。

此外,小A还给每一位到店的客人赠送一瓶具有单店特色的辣椒酱,后来还为了降低等待用餐客人的流失,给客人提供免费的茶点等个人化服务。这些成本不高,但是能很大程度增加客人好感。

再来看看小B,搞金融的人做事之前总免不了“算账”,譬如做活动之前会先评估投入产出,也就是常说的ROI,然后再对现有资源进行评估。火锅店的利润=营收-成本,营收=消费人次*客单价,消费人次=活动覆盖人数*转化率,覆盖人数取决于活动的规模,转化率取决于活动的力度以及消费群体。考虑到店的大小,活动规模有限,也就很大程度取决于活动力度以及活动触及的群体。

小B为了尽可能的做有效功,又把消费群体基于消费频率做了划分,分出了高频和低频两个等级。高消费频率的顾客是火锅店的忠实粉丝,这部分客人不管活动的力度大小,始终会选择进店消费,选择发放大面额优惠券,诱导他们更大程度的消费;低消费频率的顾客一般基于分店的活动选择消费,活动的力度决定了消费转化率,选择发放小额多张的优惠券,增强顾客的消费粘度。

从策略不难看出,小B追求的是利润,销量并不是特别的重要。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划分,采用不同的活动策略,以此来获取利益的最大化。


04

到此,简单分析一下用户导向型和运营导向型的差异。

用户型导向思维属于感性的思考方式,在连接人与产品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以用户为中心,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做出一系列能引起用户兴趣,让用户产生好感,做出消费决策以及引发二次消费行为。

运营型导向思维属于理性的思考方式,出于运营的目标选择最优的方案策略,然后对方案执行后的数据反馈做出新的决策,进一步优化最后触及目标。可以说更偏向于以结果为导向。

典型的两种运营思维方式_第5张图片

回到前面的例子,两个人在经营火锅店的不同做法,前者注重用户,后者注重效益。两者并没有实际的高低之分,产品的发展历程中,用户和效益两样都不能落下,只能说在某个阶段用户型思维更重要一些,而换到另一个阶段运营型思维更管用一些。

况且,两者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冲突,甚至这两种思维方式你都得拥有。

小A的火锅店出于用户角度思考,会有得到很多顾客的称赞,但是过多的考虑用户,利润可能不会特别好看。而小B的火锅店出于运营思维考虑,投入产出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用户的口碑可能就比较平淡了。所以说这两种思维方式你都得拥有,前者可以帮你获得用户,而后者则能助你获取更大的利益。毕竟除了让用户喜欢,还得让用户掏钱,掏更多的钱。

有时候,不妨这样做,从用户角度思考完之后,再从运营的角度再思考一边。你可能会发现其中的优点缺点,权衡过后取各自的优点就好了。当然,也可能脑海中会“瞪”的一下冒出一个新的注意。


以上分享,

如果能让你喜欢,

那是最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典型的两种运营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