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发or模式创新,互联网公司的两难选择

如今互联网创业公司在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号召下开始如雨后春笋般铺开来,即使成功率依然很低,资本热潮已经褪去,仍然有无数的互联网人投入到这个风口中去,那些互联网创业成功的大佬们更是被视为业界传奇。然而,创业维艰,一开始的选择就已经决定了创业者的未来?到底是选择技术性更强的方向还是选择做模式?

技术研发or模式创新,互联网公司的两难选择_第1张图片

当然,这里所说的模式创新并非没有技术,只是在技术上不占有多大的优势罢了。而专注于技术研发的创业项目必然是依靠技术经营进行攻坚而得到的不可轻易复制的项目内容,有着单一性的优势。

笔者此前曾经参与过大型购物中心的“互联网+”项目,其中涉及到一个核心业务就是室内定位。当时主要是利用wifi设备来进行定位,此外也有蓝牙定位等,结合app来实现应用内的实时定位,同时包含了购物中心内商家业务、停车业务等。而恰好的是做定位的是一家创业公司,做app的是一家公司,双方通过业务合作走通了整个购物的流程。

做室内定位是需要很高的技术要求,而能拿得下商场的app项目就要有足够的模式创新。其中包含了商家端与用户端服务的不同定位,包含了商场的商业化场景,同时还包含了例如pos监听等诸多流程之外的商业需求。

那么创业公司该如何做选择?

很简单,如果你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就可以以技术研发为起点来做,而模式创新就需要有足够市场的应变能力和行业深度,同时要有一定的行业资源背景作为初期的支撑,到底能走多远同时与企业的谈判能力是挂钩的。

说起来,购物中心app的价值在于其用户,而实时定位的价值在于其定位之后分析得到的用户画像。所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精准的用户实时定位就不可能获得用户的画像,同时基于用户的消息推送以及购物偏好的模型就无法顺利推进。所以,技术研发固然重要,但是其并不能脱离应用场景,也就是核心技术的商业化必须通过模式创新来进行引导。

首先,处于创业阶段初期的互联网公司需要有个核心定位,对于未来的发展计划要有方向。这样才能有助于公司进行产品定位,京东在初期就是以数码3C产品为导向,如今其产品类目已经涉及到全品类。

其次,明确自身优势,同时结合行业特点适当改变现有的行业运营模式。如今行业企业正在向同质化迈进,友商之间竞争激烈。而在互联网下同一个行业中可以做大的企业并不会太多,这是互联网的特点决定的,所以其他的竞争企业只会成为陪衬,创业企业一味跟风行业企业并不能脱颖而出,只有那些最早的入局者或者运营模式独特的企业可以成为行业企业中的成功的少数派。

再次,精于产品,熟悉市场,服务用户。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优质的产品是其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如果产品不足以服务于用户那么其他方面即使做的再好也无济于事。在有了好产品之后就需要利用互联网优势将产品推出去,这是网络营销的必然选择。最后一步就是要进行用户的维护,将用户进行标签化管理,深度挖掘用户的核心需求,反作用于产品上,对于新产品的研发提供帮助。

这是创业互联网公司的一般套路,然而有些企业在创业之初就有很多资源,实力不容小觑,他们以上市为目的进行运作,一味的以估值为衡量企业的标准,脱离了企业存在的价值基准,最终企业整体会变得很激进,在项目运作中也很容易走弯路。

技术与运营模式的结合难点

其实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有着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的同时,如果可以配合模式创新在企业运营中必然可以事半功倍。但是,企业在技术研发上要想获得行业领先就要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对于初创公司很少有企业能做到,除非个别本身就是大牛的人出来创业。所以,一般的创业企业有两个难点,一个是经营产品的选择,一个是运营模式。

集万千宠爱为一身的企业不是没有,只是要做成那样的企业条件太过苛刻,一般的企业只能寻求一般之法。

一般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确定方向后一边进行产品研发,一边进行公司框架的搭建。而搭建运营团队的时间基本上可以先于产品的研发完成,这样二者之间就有了时间差,不管如何运作都无法避免这样的时间差。产品又必须经过一代一代的更新,当其足够成熟后才能体现出一定的技术实力,所以从技术上来讲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笔者认为互联网创业企业在创业之处面临着多重选择,同时还要针对行业现状做出恰当的判断。比如在现今再进入网约车市场,除了要面临激烈的竞争之外,花时间研发学车平台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尤其是市场偏向已有了方向,此时入局只能从运营模式上打主意。所以,业界的观点是不建议在这个时候再入局网约车市场。是选择技术方向还是运营模式方向?单就模式来看,一些初创企业虽然获得了资本的追捧,可是能做大做强的毕竟在少数,没有技术实力的支撑很难立足于行业。

作者:耿彪

你可能感兴趣的:(技术研发or模式创新,互联网公司的两难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