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大学:身在职场,如何利用空余时间提升自己?

新生大学:身在职场,如何利用空余时间提升自己?_第1张图片


网络发展日渐迅猛,市场动态变化万千,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于是,出现了许多这样的观点:

下班后的时间,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下班后的时间,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下班后的时间,决定了你是怎样的人。

虽然我并不认为人生是由每天这几小时决定的,可还是会想:下班后的时间,我能做些什么呢?

每件事开始之前,我都会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要这么做?

原因是如果不问清楚做事的初衷,就很容易半途而废,或者根本不知从何开始。

显然,充分利用下班时间是为了:

更快速地提高自己。

但 “提高自己” 的范畴太广了,我需要进一步拆分,即:

提高什么?

怎么提高?

具体来说,由于实际情况不同,每个人想要提高的技能也不一样,但思路是通的:

1. 理想状态是怎样的?

2. 现实情况是怎样的?

3. 因为什么产生差距?

4. 如何消除这些差距?

具体来说就是:

首先,你需要想象自己最理想的状态。这一点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身材、英语、读书、写作等。尽可能地把自己想象得完美一些,因为这是你最理想的状态。

接着,写出自己目前的真实情况。写出现状,是为了与完美的自己作对比。所以,请尽量按照实际情况来。如果你觉得没有特别大的把握,还可以向身边的朋友求助。

再来,我们需要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为了更全面地思考,凡是能想得到的原因就都列出来。列完之后,通读一遍,想一想哪个更重要,找到最关键的一个。

最后,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这一步,与分析原因类似,需要把能想到的解决办法全部列出来。列完之后,同样挑选一个最关键最有效的方法来实施。

以我自己为例:我的目标是成为一个身体健康,体形健美的人。然而,现实情况是身体比较糟糕,经常噼啪作响。

两者之间产生差距的原因在于:

1. 工作需要长期坐班。

2. 公司离家远,回家之后太累,不愿意锻炼。

除非换工作,不然原因 1 是无法改变的,而换工作又不太现实。因而只能改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原因 2 是可变的,恰好当时要换房子,一狠心就租了离公司 2 站路的小区。

再结合实际情况:

正常 6 点半下班,7 点半至 10 点看书、读英语,之后乘地铁回家,11 点睡觉。

留给健身的时间其实非常少。

于是,我开始思考把健身与生活结合起来的方法:

1. 早起 10 分钟做健身操

2. 上下班用骑车代替地铁

3. 上班期间多喝水,多走动

体验之后才发现,早起健身不但不会更累,反而会神清气爽。我尤其喜欢在健身后洗个热水澡,一出门就感觉整个世界都是我的!

有趣的是,骑单车这件事儿,偶然间又验证了另一个道理: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要浪费其他资源。

共享单车有好几种价位,为了省钱,我选了最便宜的,可是我忽略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这一款便宜,但是没有定位系统。

于是,每天晚上回家都要花很长时间找单车。

有一次,我一路上连续换了 7 辆车。它们不是前轮没气,就是后轮没气,要么少一个踏板,要么干脆连车座都没有。

后来一狠心,换了带定位的那一家,还能提前预约,特别方便。

长期伏案工作,让我发现了一件事儿:

喝水的次数与去洗手间的次数成正比。

多喝水,在无形中增加了起身倒水和上厕所的次数,每次起身又会下意识地伸懒腰舒展一下,活动筋骨。

到这里,我觉得自己距离理想状态又近了一步。

同样的方法,你可以列出很多的框架,不过我建议从对你最重要的那一个开始,一个一个来。

另外,这里还有几个我在努力过程中的心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选择最重要的事情

时间管理中有个四象限法则:

紧急且重要

重要但不紧急

紧急但不重要

不重要也不紧急

其中,紧急且重要的事情是必须做的,一般都与工作相关。

下班之后,我们就需要重点关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简单说,就是短期内不容易看到收益,需要长期投入才能看到成效的事。比如写作、健身、读书。

To do list

我习惯在前一天晚上列出第二天的工作清单,并按照重要性排列,这很重要。

一方面,清单可以帮我们更快地进入状态,不必再纠结需要做什么。

另一方面,清单可以帮助我们预估完成时间,如果觉得任务完成起来比较困难,就及时调整。

工作如此,下班后的事情也是一样的。

从最容易的开始做

拖延症是很要命的事情,而造成拖延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没能开始。

只要开始做了,就很容易进入 “根本停不下来” 的状态。

所以,开始的时候,一定要从最小、最简单、最容易的部分着手。

看到清单,就告诉自己:

必须马上去做XX!

当这件小事很快被完成,内心就会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恰好又是你继续做事的驱动力。

进入状态之后,再去做一些不那么简单的事情,就容易多了。

整理你的时间

很多时候,我们会被自己 “虚假的勤奋” 所迷惑,以为自己做了很多事,其实效率并不高

除了工作清单,我们还要对自己的时间进行整理,理清楚自己的时间究竟用在了什么地方。

其中,最关键的点在于:

你拥有碎片化的时间,还是你主动把时间碎片化?

时间的弹性非常大,我们拥有比想象中更多的整块时间。只是,这些时间很容易就会被手机、电脑分割开来,成为碎片化的时间。

因此,需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安排具体的时间,而不是让跳出的消息决定你的时间。

找到合适的方法

在调整过程中,我学到最重要的一点是:

不要迷信任何人提供的任何方法!(包括这一个)

比方说,番茄工作法就不太适合我。

因为我的主要工作是阅读和写作,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专注状态,番茄工作法反而会打断我的节奏。

毕竟,没有哪个人的方法是完全适合另一个人的。

你需要在借鉴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尝试,再不断修正,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成长不是下班后的事,而是一整天的事。

有句话说得好:你过去的经历成就了现在的你。也就是说,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会在身上留下印记。

因此,不能只想着用下班的几小时去改变人生。

上班和下班一定要割裂开吗?上班时培养的能力,对下班后要实现的梦想真的毫无帮助吗?

我觉得,上班时表现出的状态,直接决定了下班后的状态。

一个连本职工作都无法全情投入的人,又怎么要求 TA 在其他领域内做出成绩呢?

就像养成一个习惯,不是仅仅坚持 21 天就够了。

成长,毕竟是一辈子的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生大学:身在职场,如何利用空余时间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