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和不愿意,足以解释世间一切

Yes,I  Do

愿意和不愿意,足以解释世间一切_第1张图片

或许我们都听过一句很欠揍的话:“我愿意。”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我们很认真的和一个人讲道理,这个人却用一副很欠揍的表情回给你一句“我愿意”。例如一位妈妈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走弯路,便苦口婆心的告诫自己的孩子,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有过叛逆期,也会有过那样的错误的选择,而自己已经是过来人,已经可以让自己的孩子避开弯路,直达目标。但孩子往往回答都是让父母痛彻心扉的那句“我愿意”。

然而,在婚礼上面,一个神父在主持一对新婚男女的婚礼时,会问他/她无论生老病死、贫穷富裕你都愿意和他/她在一起,一生一世永不分离么?往往回答也是“Yes,I  Do”。对啊,世道就是这么无常。

很多让哲学家头疼的问题,都可以用愿意或者不愿意来解释。也有人常常说,应该和不应该才更应该成为我们做一件事情的基本依据啊。起码,我们应该做一件事情,是根据一些世俗的标准来衡量的。但是,我们愿意做一件事情却是发自一个人的本心,并不会很大程度受到一些约定俗成的道理或者选择的影响。

应该是价值选择判断,当然是让一件事的后果价值最大化。比如,一个人面临着很多选择,但是最后的选择只能保留一个,是单选题,必须舍弃别的同样也充满诱惑的选择,做出最后的决定。这样来说,就必须考量应该怎么样?

但是,事实上,应该并不是大多数人做事情最后所采取的态度。

一是因为,应该并不是这个人自己最喜欢、最想要的结果。一对相爱数年的恋人,突然因为一方得到了出国留学的机会,但出国留学必须放弃在一起甚至可能结婚生子白首偕老的选择。或许,没有什么比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更幸福,但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必须出国成才才有可能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必须忍痛割爱。《致青春》电影里面,陈孝正为了改变贫穷的命运抛下了郑微出国之后,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失去了最爱的人。最后,他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即便回国之后他愿意放下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去选择郑微,但他的一切已经不是郑微在乎的了。这样的选择,绝对不是当事人愿意的,但很可能是世俗认为的应该做出的选择。

二是因为,愿意做一件事情,内心的动力更强大,更容易把一件事情推向成功。比如,一个高考学生面临着报志愿的抉择,专业可能决定一个人日后的走向。家长都是医疗系统的,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毫无悬念的和自己走同样专业的路线,以后毕业了也比较好就业。但是,孩子却愿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专业,即使家长认为孩子这样做很没有把握也很冒险,但是孩子自己愿意在升学之后认真学习,投入时间,这样毕业之后不仅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还把兴趣和理想结合起来,不失为很完美的抉择。

男女朋友在一起也是,并不是说男生必须要给女生花钱才能证明男生对女生的爱。很多情侣出门吃顿饭都要AA,也恩爱得很。但是,男生愿意给女生花,这就没什么可以质疑的,别人也不能风言风语。有钱难买我愿意嘛!人家愿意负责赚钱养家,让自己的女人貌美如花。

父母愿意对自己的孩子好,而不是应该对孩子好。父母愿意给你买的东西并不是他们应该给你付出,而是看到你的笑容他们也开心。这就是心甘情愿。

轰动古今中外的凄美爱情故事,哪个是门当户对的?哪个是受到父母、家族的同意和祝福的?但人家双方就是愿意啊,富家小姐爱上穷屌丝、王子喜欢灰姑娘,按照世俗的眼光他们根本不应该结合的。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啊。

最后,以天后王菲的《我愿意》中歌词结尾:“我愿意为你,我愿意为你,我愿意为你被放逐天际,只要你真心,拿爱与我回应,我什么都愿意,什么都愿意为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愿意和不愿意,足以解释世间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