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付出的努力上天会看得到

你付出的努力上天会看得到_第1张图片
扬州•钟书阁
世间自有公道
付出总有回报

学完《说勤奋》一课,脑海里响起了这首歌的曲调。一首老歌,《步步高》。

初次接触说理性的文章,孩子们学得还挺不错。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无非就是那样——自读课文,解决字词,理清思路和教学生字。

在把握课文结构环节,仍然以问题的形式推进:

1、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他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

3、总结(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我心里是这样想的,但课堂上并没有这样简单粗暴地去提问。否则,那就不是语文课了。

说理文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作者提出一个观点),这篇文章里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呢?也就是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说勤奋》课文伊始由“理想”引出“勤奋”的话题,自问自答,强调了勤奋的重要性。孩子们在读书时,也很快找到了这两句,但一开始并没有立刻想到把两句合并成一句来回答,他们太擅长找原句了。略微提醒下,他们就懂了,不就是把那个设问句改成一个陈述句吗?但我没这样说,四年级似乎不需要知道“设问”是什么。(反问句倒是经常考的。)

作者提出了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接下来要证明观点,拿什么证明?孩子们早已预习过课文了,他们说举了两个人的例子——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个人的什么事例?再默读、思考,终于能把话说完整了,一个是“司马光编成《资治通鉴》”,一个是“童第周完成青蛙卵剥离手术”。

最后一部分就很简单了,作者再一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并告诉我们,唯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

第二课时就是具体品读课文了。教学过程不再赘述。单说文章比较好且孩子们能理解的一点,那就是作者所列举的两个事例本质一样,人物却是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一个天资聪颖,一个基础较差,很有代表性,也很有说服力。另一方面也印证了前文所说“古今中外”那句话。作者没有举外国人物的事例,正好留作作业,让孩子们课下去查找资料,自主学习。

学完童第周的事例时,我有感而发,跟孩子们分享了我的感受。我说,其实我们班上就有基础比较差却勤奋学习的同学,他没有上过一年级,没有拼音基础,很多字也没有学过,三年级时作文还不会用标点,现在呢?不仅考试考得好,作文写的也不错,上次就扣了两分。你们看,勤能补拙,勤奋使他取得了这么大的进步。其他同学呢,也要想一想,你是否做到勤奋学习了?无论你基础怎样,只要能勤奋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

大家陷入沉思。周末作业就是写个感想。

那首老歌里还唱到:

孤独与喝彩其实都重要
成败得失谁能预料

是啊,只有忍受住常人忍受不了的孤独,也才能赢得别人的掌声与喝彩。司马光是这样,童第周也是这样。然而,付出了心血与汗水,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成功。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多长,谁也说不清楚,但你永不言弃的努力,上天一定看得到。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相信相信的力量。

说到不如做到
要做就做最好

共勉之。

(文字原创)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付出的努力上天会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