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我在悦读】孔德与通德

【1022我在悦读】孔德与通德_第1张图片

书目:《老子释义》作者:郑伯森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这段话的意思是:同行不变的美德之内容,只是所从属的道。道,作为天地间的事物是模糊难辨,微妙不测,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

微妙不测呀,模糊难辨,但隐约之中却存在着形象。模糊难辨呀,微妙不测,但隐约之中却存在物事。幽呀暗呀,但幽暗之中却存在光明,这光明很真实,在这真实之中却存在征兆和信息。

从古到今,道这个名称并不能废除。凭借着道人们可以认识万物的开端。我怎么会得知万物的开端是这样的呢?我凭借的就是道。

把孔道(孔子之道)和孔德(孔子之德)改成大道和大德,是汉代以后的事情。在老子的时代讳孔称大这回事并不存在,讳孔称大将孔道改成大道,并将孔德改成大德,这本来就说明了孔字的本意并不是大。

以大代孔,为的只是避讳,并不能凭此更改孔字的本意。

孔就是小洞,因为洞是空的,所以孔可以被解作空。又因为洞是前后相通的,所以孔也可以被解做通和达。

古书记载的西域孔道,其实就是西域通道,把西域孔道解做西域大道,严格的说,这早就是一种误解。

所谓孔德其实应该被解作通德或者达德才比较妥帖。所以“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应该被解成同行不变的美德之内容,只是所从属的道。

这是老子第一次讲述道和德的关系,道是自然法则,也就是宇宙之间万物万事产生、运行、变化和灭亡的规律。而德是道在人心中的体现,是人心中的道,也就是人心中的法则。

正因为人从属于自然,所以老子才会说德从属于道。实际上凡是人的思想信念,品格,言论和行为的准则,能够符合道的都是德。

通过体验和认识自然之道,人很自然的就会遵循和效法自然之道,于是德便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形成品格,影响人的言行。所谓修身养性,讲的就是体认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和效法自然之道。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德是人类认识和遵循自然法则的结果。德是为人之本,孔子所述及的仁义忠孝信恕等,其实都是德,都是为人之本。

德首先体现在人的思想意识上,其次体现在人的品格上,最终才表现为言论和行为。

【1022我在悦读】孔德与通德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1022我在悦读】孔德与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