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逼患者的阶级意识

知乎上有人推古尔德版的巴赫,我在下面附和,次日收到如下回复:

本来点赞的,看到你推古尔德就取消了。古尔德演奏的哥德堡变奏曲个人色彩太浓了,而且是刻意添加的。不符合我这种原教旨主义者的口味,我prefer大键琴版的。以上。对了,你们两个真没品位,差评,呵呵。

我感到自尊心被大键琴君刺痛了一下。

听古典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有些品位的,不得不承认我在附和的时候,也带着些“我听古尔德”的小小得意。但现在我得意的小尾巴被大键琴君用“原教旨主义”和一个“呵呵”扯掉了。我依然礼貌的请大键琴君不要将喜好与品位混为一谈,但还是委屈的觉得自己输了,就是那种在菜市场吵架的时候输给气势汹汹的大妈的憋屈,大键琴君用他的专业素养,把我给砸懵逼了。

大键琴君对我的鄙视和我对看非诚勿扰的室友的鄙视毫无二致,我在“品位”上踩踏室友以后产生了和大键琴君一样的优越感。

人们从精神上和物质上两个层面来碾压别人,获得优越感——物质方面的比较使人物化,精神方面的比较给装逼犯带来优越感。

2010年,iphone4的发布使得阶级意识再一次在人群中鲜明起来,一部小小的手机,是时尚的代表,是身份的象征,是骄傲的标志,是贵族的徽章,是你不再是庶民的证明。人们习惯用物品来判断人的地位,就像90年代的凤凰牌单车、海鸥牌手表和吱吱哑哑的缝纫机。你嘲笑前人没见过世面,可是通过互联网每日阅尽浮世繁华的你却跪倒在苹果手机面前。其实稍微推理一下就知道,有钱人用昂贵手机,可是用昂贵手机的你并不一定是有钱人,不如说这部手机使世界更加平等了,你想着,啊,我和他们也没什么不同,一起床我们也是抱着同样的手机,刷着同样的微博。自卑感在"来自iPhone客户端"中昂首挺胸,获得了胜利。看,物质征服了精神。

也有人不屑于做这些庸俗的比较,他们在自己的小圈子,甚至小到一个人的圈子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鄙视你芸芸众生。你看韩剧,他偏要看美剧,看英剧,拽着一口伦敦腔嘲笑你智商低。对于这些人而言,越小众,越高级,他们恨不得每天连饭也不吃,屎也不屙,来显示出自身与你们这些俗物的不同。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品位高到了九重天外,非我等所能及。他们把珍藏、我们叫不出名字的这个这个、那个那个还有各种长长的名词慢慢腾腾捋顺,细细打包,然后搬到了和你不同的星球上,横着鼻孔和你老死不相往来。

说这些,并不是想报复装逼犯,也不是想埋汰那些不随波逐流、认认真真过日子的文艺小青年,我只是对自己太生气了,看了一个道理要往网上po,读了一本书,绝对要往网上po,生怕大家不知道我在努力,生怕大家不知道我和别人不一样。仔细想想,虽然人类的社会有各种各样的标准来将人类标准化——性别、身高、体重、智商、金钱、地位、你有没有用iPhone、巴赫你喜欢听古尔德还是媳妇还是大键琴,至少在你的心里,你都明白,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珍贵、不可替代的存在,这是不言自明、无须证明的,可是当你费力去向外人证明的时候,本来独一无二的你就把自己置于世人的标准之下,让别人七嘴八舌的来评判,给你贴上五颜六色的标签——白富美、傻白甜、高富帅、屌丝......然后把你按照30*40*50cm的规格压得扁扁的,扔进早就准备好的筐里。你为了证明自己,把自己给出卖了。

开在山野间的小花,即使没有诗人赞美,依旧很香,因为风知道、雨知道、云知道,那些奋力破土的夜晚,月光知道,夜色也知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装逼患者的阶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