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过长中,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体验,当你把事做完的时候,正准备松一口气,结果对方告诉你一堆的不足,于是对方可能随口说了你一句:“怎么这么不认真呀!”
你的内心很纳闷,“啥情况,这么级低的错误怎我么没发现?”“或许你会想,这个事有必要折腾成这样吗?……
今天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在做一个统计表,这个表格最后一看并没有特别的,但却给我深深上了一课,希望我的反思也能对你有所帮助。
为什么我们会“不够认真”?
从小到大,对于我们做不好的事我们很容易用“不认真”一个词语直接概括过去,至今还记得,曾经因为审题不认真,而丢了分数,于是在自己课本的扉页上写了句马泽东的语录:“世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这句话是对的,只是我们还需想想,为什么对于有些事我们不够认真呢?而有些是我们却可以做得很认真呢?而不是只用”不认真“就概括了所有做不好的事情。
1、这件事你打从心里是接受的吗?
在一开始看到那张表格的时候,我心里是抵触的,因为上面记录着每次上课学员的出勤情况,迟到早退、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提交等都有各种不一样的加分,很详细,但也很复杂。
当时内心就对于这样的培训做法内心有些抵触。但我还是接受了,因为毕竟前人已经做好了。
这种内心的抵触当时我也没发觉,只是现在回过头看看,才觉察到即便是现在,我对于做这件事还是抵触的。而这种抵触主要是来自于我对于教育培训由自己不同的看法。
你会发现,当你打从内心不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即便为了形象和面子你会耐着性子和他进行交流,但最后你们还是很难有进一步交流的,而且你的那种不喜欢对方也能接收到。
想要做好一件事,内心接受这是第一步,也是最为核心的一步。我想即便对于这件事一开始你不喜欢,也可以尝试先打开自己的“绿灯思维“,或许你会慢慢接受并喜欢上她的。喜欢和不喜欢往往只是一念之差。
2、这件事的目的和目标你清楚吗?
今天在做这个表格,我一开始以为只是给领导看一下现在整体的大概情况,后来才知道这是为了给全体学员看的!做事除了做好之外,我还需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如果这件事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结果价值不大,甚至做了“没啥用“。而在工作中,更可怕的是我们可能会遇到有些事当你觉得不重要,而在领导那却是非常重要。
无论是传达事情还是接收事情,如果你不清楚做这件事的目标是什么,你是很难把事情做好的。
这也给我们一个思考,当别人交代我们一件事的时候,你自己会进行猜测,这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沟通清楚,在现实中,事情没做好往往就是因为目标没有传达清楚,甚至对方自己连目标也不清楚!
做一件事,搞清楚目的目标的重要性,比你我想象的还重要。
3、第一次做?这不是理由!
对于第一次做的事我们会显得更小心,投入程度也会更高。但因为经验不足,在很多细节上,我们可能根本看不到,也不知道那会有一个个坑等着你,运气好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好心人在前面告诉你:“嘿,哥们,小心,那里有个坑,,你应该……才能避免“。更多的是,你就准备自己跳坑再爬出来吧!
掉坑人人都会,即便是那些很牛的CEO,他们也可能因为一个决定,而葬送了整个公司。
所以对于刚接触某件新事物,做得不够好,是允许的,如果一下子就可以做得很好,我们也就没必要学了。允许犯错,但要避免一次次犯错。
4、侥幸心理往往是犯错的诱发器!
很羡慕那些极客们,他们可以为了一点点非常小的细节不眠不休地去攻克,在我们看来那是对资源的浪费,而在他们眼里,那是必须做的事!
在执行过程中,我们也可能也会发现自己所在存在着某个不足,因为时间太赶,做起来太难等因素,于是我们选择了“蒙混过关“!
但当你做完之后,你会发现,那些看似”有些难“,有些”麻烦“的事儿,原来那么简单。
墨菲定律说: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有些事可以不计较,而有些事却必须较真!
当事情未能如我们所愿的时候,我们除了快速调整自己的情绪,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事情本身之外,还应更深层次地分析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而不是一句“不认真以蔽之。当找到原因之后,我想还需持续刻意地改正,这就是我们不断修炼自己的价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