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优秀,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第一、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教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想开车要先到驾校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拿到驾照上路;而父母,大部分都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匆忙上阵,似乎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象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的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点访谈》节目曾介绍过世界中学生奥数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他家里极穷,考取了重点中学,却没有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去打工,人家上了大学还没有工作呢,更何况你能不能考上大学还不知道。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唯一的一头驴卖了。孩子在中学里是唯一一位连素菜都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这样来说孩子全靠自己了吧?当面一问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但她却让自己的孩子在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够做到呢?

第二、孩子的问题是父母问题的映射。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教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自己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我们父母在有意无意地培养出来的。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质教育。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之前先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先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第三、好成绩不只靠老师。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适应。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没有应试能力的素质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据统计,我国有近1000万“闲散”的未成年人。所谓闲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应在学校读书而不愿读书,选择辍学的孩子,这其中94%是学业失败的结果,学业落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成为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的导师。

第四、好沟通是听出来的。优秀的父母在沟通方面大都做得很好,他们良好的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循了以下这三条原则: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结果往往是有道理的。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里应该给予建议。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父母们做最差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每一个父母也都是伴随着问题成长的,不碰到问题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问题的父母也是找不到的,关键是要像那些优秀的父母们那样能够静下心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现在对品德重视的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了,与父母们谈品德教育等于不合时宜。至于说到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更是我们父母们不愿听的海外奇谈,因为这些与当下的考试分数无关!例如意志、胸怀、品德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人物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易经》的蒙卦中说得很清楚“蒙以养正圣功也”,养正是教育的核心。儿童教育,要养志、养气、养德,我们一个人的德行好比人生的方向盘,决定着一个人生活的质量、一生的走向、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一个人是否优秀和卓越,要从两个方面评价:一方面是“做人”怎么样,一方面是“做事”怎么样。一个人如果做人做得好,大家都希望和他一起共事,同时做事也做得好,能给大家树立榜样,让大家佩服,那这个人一定是个优秀的人,只要有机会,就能获得成功和幸福。这就是大家常常说的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一个孩子如果有正确的幸福观,对内有责任心,能够修炼自己的德行,对外有爱心,能够展露自己的才华,将来想不杰出都难。

而培养一个人德行的最好方式是什么呢?那就是诵读国学经典。经典教育把握了教育的关键点,从根本上开发孩子的心灵智慧,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

第五:培养好习惯,要有好方法。习惯的养成是要靠每天的积累,而且需要从小抓起。请问各位爸爸妈妈,您愿意在百忙之中每天“送”给孩子30分钟,培养出让孩子受用终生的好习惯吗?良好的思维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是父母此生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累积式”教育法,归纳成三个数字,叫做“137”学习法。

“1”就是每天最少读1遍,1遍10分钟,1遍都不读,那就等于不读,所以最少要读1遍,不要小看这个1,坚持下来,就会非常的厉害;“3”就是每天至少读3样,多样性原则。这是生活给我们的启示;“7”就是连续读7天,这是《易经》里面讲的道理:“七日来复”。

第六、家长要有良好的教育心态。有人常说“没有时间读书”,“没有时间管孩子”。“没时间”这是很多人的口头禅,什么都想速成,马上见到效果。这就体现出很多人的心态,只是一味追求一些有实际效用的具体目标,没有耐心去等待事物的成熟,今天刚播种子,恨不得明天就能看到开花结果。学习、教育是需要过程的,很多教育效果多年以后才能逐渐看到效果,成长是需要耐心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园里同时种下去两排树,一排是一排是白杨,一排是银杏,与高大的白杨相比,银杏显得十分矮小。管理员说这两排树是同时栽下去的,栽下时,都一样高。他们享受同样的阳光,同样的水土,同样的条件,到后来,白杨为什么长得高大,而银杏却省得矮小呢?管理员说:“要知道,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请大家记住“珍贵的东西慢成长”,我们的孩子都是珍贵的银杏树,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成长。

第七、教育需要恒久的坚持。孩子的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始,作为父母,你该做的事是让现在打好基础,让他拥有智慧,拥有受益终生的好习惯。我们不能决定孩子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让孩子拥有生命的宽度和厚度;我们可能没有一桶水,但是我们可以指给孩子一条河;我们可能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培养出一个不平凡的孩子。孩子拥有无限的可能,家长认识的高度,决定了孩子人生的高度,想给孩子什么样的人生,要看父母的智慧。《道德经》里“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如果您是智慧的父母,如果您对孩子的人生负责,那么就应该当下开始,带着孩子一起读经典。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的优秀,浸透着父母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