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妈在线,第一时间学习好爸妈干货,成为更好的爸妈!
公众号:好爸妈在线(ID:hbm100)
文:好爸妈在线
15年4月24日,漳州市芗城区北斗中学的一名女学生被7女3男扒光上衣殴打。
目击者说受害女生当时双手拽住自行车,被四五个女孩强行掰开,然后拽进巷子。
因当时洗车的人太多,他没太在意,后来围观学生越来越多,有20多个。
15年6月22日,有网友发帖称,四川资阳乐至3名未成年少女对一女孩施暴。
一赤裸上身少女被另外三名少女包围,有两女孩还对镜头摆剪刀手。
有网友认出,两个女孩系乐至某中学初中生,另两人已辍学;受害者为在校学生。
16年4月25日,湖南永州市道县一女初中生遭女同学轮流扇耳光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道县官方25日对外通报,此事系琐事引发。
16年6月21日,江西永新县发生一起多人围殴女生事件,受到网友广泛关注。
据了解此次涉事女生有9人,其中小学生有2人,中学生4人,3人已辍学。年龄都在12至16岁之间。
16年11月24日,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两个同班同学欺负了明明。
学校方表示“只是偶发事件,不足以构成校园霸凌。”
12月8日,明明的母亲写了一篇感情激烈的文章指责校方处理不当。
这一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引发公众热议。
在中国,对于霸凌的研究起步较晚,很多父母仍然对霸凌的严重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对于以上新闻曝光的触目惊心的案例,很多父母仍然会带着“这种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的”;
或者“一定是被欺负的女孩子自己不检点”;或者“媒体曝光的严重”的态度才认为是霸凌。
平时学校里的威胁、谩骂、欺负不是霸凌”。中关二小的事例让我们反思:如何定义霸凌?
不管是霸凌者还是家长、老师、校长,谁的话都不能当作事情定性的标准。
只有被霸凌者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
在心理学领域,霸凌(bullying)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行为。
研究者一般采用挪威心理学家Olweus和英国Peter Smith的定义:霸凌一般是指力量占优势的一方对力量相对弱小的一方实施的攻击性行为。
其典型特征为:
首先,霸凌是攻击行为的一个子集;
其次,霸凌双方力量上不均衡性(以大欺小、以多欺少、倚强凌弱);
再次,霸凌重复发生性,针对同一个对象往往多次发生。
研究者将霸凌行为分为三种类型:直接身体霸凌、直接语言霸凌和间接的霸凌。
间接霸凌是指霸凌者一方借助于第三方而对被霸凌者实施的攻击,如造谣离间、社会排斥等。
儿童及少年早期是以前两种为主。Olweus对学校霸凌行为开创性的研究引起了各国学校心理学家的兴趣。
后来包括我国学者在内的大多研究者都会采用Olweus编制的问卷来调查、研究本国中小学校园内的霸凌现状。
国内学者张文新等人利用Olwues儿童霸凌问卷中文修订版,对我国山东省和河北省9235名城乡中小学生霸凌问题进行调查。
发现在小学阶段,被霸凌者和霸凌者所占比例分别是22.2%和6.2%(意味着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会遭遇霸凌);
在初中阶段,被霸凌者和霸凌者所占比例分别是12.4%和2.6%。
正面管教中对霸凌的解释:
恃强凌弱是解决一个想象出来的问题或真实存在的问题的一种错误方式,是对自己的不胜任感进行过度补偿的一种长期行为。
当人相信自己足够好的时候,他们不会感到有欺负别人的需要。
当人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时,他们会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欺负是被采取的其中一种方法。
“贬低别人,以夸大自己。”——鲁道夫.德雷克斯
⚪ 校园霸凌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对被霸凌者而言,被霸凌的经验往往会造成如下影响:
1.消极的自我认知,自尊较低;
2.缺乏安全感,并可能形成习得性无助感;
3.易产生抑郁、焦虑情绪,伴随头痛、失眠、噩梦等。
对霸凌者而言,霸凌行为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1.如不加干预,成人后易形成攻击性人格;
2.不良的同伴关系、较低的社会认可;
3.Olweus的研究表明,经常霸凌他人的儿童成年后的犯罪率是正常人的4倍。
⚪ 校园霸凌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从被霸凌者的角度看,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他们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1.外部异常特征(异常肥胖、瘦弱、或者有身体残疾等)
2.个性比较胆小、怯懦、敏感
3.被老师拿来树立典型“羞辱”差学生
从霸凌者的角度来看,有可能与天生气质易怒有关,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家庭教育的失当。
1.霸凌者多脾气暴躁、易被激怒;
2.霸凌者的内心实际是非常脆弱、自卑的,他们只是通过霸凌行为来寻求优越感和控制权;
3.过于控制或者骄纵的教养方式都可能培养孩子成为霸凌者。
实际上,被霸凌者的软弱个性也可能是与家长的过度控制、打骂或者忽视、缺乏关爱有关。
留守儿童中这样的情况特别突出。
此外还有网络上的暴力游戏、暴力视频或者文学作品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这些暴力示范无疑给了想要寻求权力与优越感的孩子一种可供模仿的资源。
在霸凌事件中,还有一类非常重要的角色:旁观者。
一类旁观者是积极旁观者:
这部分人可能在旁观者中只是少数,他们会为被霸凌者打抱不平或者寻找其他人的帮助;
另一类是消极旁观者:
他们觉得被霸凌者是活该受罚,或者害怕霸凌者也会对自己做同样的事情。
所以只是默默旁观,这反倒更加助长了霸凌者的行为。
虽然霸凌事件对旁观者的心理影响较小,但也可能会留下心理创伤。
尤其对于消极旁观者,霸凌事件会削弱他们的的人际信任感,甚至有可能会模仿霸凌者的行为。
⚪ 霸凌事件发生了,如何积极处理?
通常的解决方式是,在学校老师的协调下,霸凌者及其父母向被霸凌者及其父母道歉,并承诺不再有这样的行为;
甚至是被霸凌者的父母会选择转校以求彻底杜绝类似的事情再发生;
但是现实的情况是,霸凌者在“平静”一段时间后又开始“重蹈覆辙”。
可能还是原来的对象,也可能换一个新的对象。
而原来“习惯”了被霸凌的孩子在又被霸凌之后,只会更加绝望。
可见,惩罚与怜悯对于霸凌者与被霸凌者而言都没有满足其真正的心理需求,也不可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与法庭判决式的解决方法不同的是,正面管教的班会更专注于各种角色背后的心理需求,用相互尊重的方式积极解决问题。
这类似于圆桌会议,霸凌者、被霸凌者、旁观者、以及他们的父母、老师围坐在一起。
有一个发言棒在围圈的人中轮转,拿到发言棒的人才能发言,确保每个人都可以有发言的机会。
在一个人发言时其他人保持安静,认真倾听;
发言者只讲事实、自己的感受、希望、决定,不对其他人的发言和行为进行评判、反驳、攻击;
让每个人都感受到有一个安全的环境讲出真实的想法。
可以问问霸凌者、被霸凌者和旁观者:
谁受到了伤害?
你的需要是什么?别人的需要是什么?
谁应该满足这些需要?
比如说,在一个三年级女生被几名同学围着拿铅笔戳的事件中,可以这样问:
谁被铅笔戳了?她的感受是什么?她是怎么看待戳她的人的?
她的希望是什么?她如何做可以提醒对方、保护自己?
谁戳了她?戳她后的感受是什么? 他们觉得她是什么样的人?
戳她是想得到什么?他们得到想要的东西了吗?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去获得他们想要的?
谁是旁观的同学?他们看到后是什么感受?
觉得女生与戳她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人?他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他们可以怎么做帮助被戳的女生?
主持会议的人最好是与当事人及父母都无利益关系的,且具备专业危机干预能力的老师。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父母或者孩子的情绪表现得比较激动,则需要老师及时干预、先处理情绪再继续会议。
⚪ 如何预防霸凌事件发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每一件已经发生的霸凌事件后面,除了积极处理,我们更应该深思的是,如何从家庭教育着手,减少此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显然,跟孩子说,你不能欺负别人,或者,不要去惹那些坏同学,或者,如果有人欺负你你就打回去,或者,如果有人欺负你你就告诉老师。
诸如此类的话,就像锤子打在棉花上一样无力、无效。
而杜绝此类事件最好的良药就是一个字:爱。
作为霸凌者的家长:
1.关注孩子的情绪,当孩子发脾气时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
2.多鼓励孩子,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建立自我价值感
3.检视一下自己的行为,如果在平时有打骂过孩子,也需要改变自己的管教方式
作为被霸凌者的家长:
1.检视自己的教养方式,如果控制太多,则需要带着爱放手
2.用授权代替驱使,允许孩子犯错
3.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作为旁观者的家长:
1.培养孩子的同理心,从父母更多的同理孩子的感受、想法开始
2.对于积极旁观者,要鼓励其勇气与正义感
3.对于消极旁观者,引导孩子看到如果有一天自己也可能成为被霸凌者,如何做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作为学校和老师:
1.重视并积极开展促进同伴友谊的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2.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教会孩子如何控制情绪并有效沟通
3.开展反霸凌培训
最后,我们呼吁,请积极关注校园霸凌,它比我们想象的可能要多得多,反校园霸凌,始于我们每一个人。
点击“好爸妈在线”即可了解更多知识
本文版权归“好爸妈在线”所有,欢迎转摘,转摘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作者:张鋆
出处:好爸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