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儿时那条街

难忘儿时那条街_第1张图片
难忘儿时那条街

这里说的那条街,指的是我生活的这座小城现在叫民主路的地方。小的时候民主路具体叫什么来着已经记不清楚了,只知道那时这条街是小城里商业气息最浓,人气最旺的地方。

还记得在大街南面有一个百货商店,门脸是上下两层楼结构,临街的大门板上刷着清一色的浅蓝漆。走进百货商店,一楼是卖烟酒糖茶的柜台,各式糖果陈列在老式木结构玻璃柜台里,场面煞是壮观。就是营业员有点太那个了,站在柜台后面总是喜欢板着个脸儿,你如果买水果糖挑得仔细些了她会不耐烦。据说,那个年代干营业员的工作都要走后门。

夏天,老爸会带着我光临这家百货商店,因为它的二楼是一间硕大的冷饮店。走进冷饮店,感觉里面很空旷,支起的十几个大方桌子上见不到几个食客。那七八个吊在高高天花板上的大风扇,吱扭扭同时转着圈,听着那发出的“嘎吱”声,生怕哪一天它突然掉下来,影响到我吃冰激凌的心情。

每次来到这里,老爸都会给我要两个圆球形的冰激凌外加一瓶汽水。那两个充斥着浓烈蛋黄味儿的冰激凌,盛在一个圆型搪瓷盘子里,吃上一口,嘴里都冒着凉气,走了一路的燥热一下子就消失了。吃冰激凌的时候,老爸一般都是坐在我对面看着我吃,有时他只喝一瓶汽水。因为桌子高的缘故,每次吃完冰激凌,我的鼻子上脸蛋上都会蹭上一些冰激凌的汁液,这时,老爸总会笑着掏出手绢给我擦干净。

吃完凉爽的冷饮,沿着民主路往东走,就是小城最大的一家新华书店了。只记得大老远就能看到立在书店门外的一摞摞门板,连书店里面的柜台都是木质结构,给人一种厚重感。相比百货商店,书店里头就安静多了,顾客向营业员询问价钱时,都是压着嗓门在问,生怕打扰了旁边选购图书的顾客。

老爸喜欢逛书店,他每次看起书来常常忘了时间。我跟在他身后,什么都干不了,感觉时间过得很慢。由于书店里的柜台都比我高出一大截,它们阻挡了我看货架上陈列的图书的视线,所以我视线能触及到的放在柜台底部的那些图书我都看腻了,根本不想再看一遍。老爸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久了,就会忘了身后还跟着我。好几次,我等的不耐烦了拽他的衣角,他才意识到他不是单独出来的。

去书店次数多了,我开始羡慕起柜台里的一位营业员大叔。每次去,都瞧见他站在柜台里看书。他的周围,摆放着很多文学类的书籍。那时,我已经开始学着认字了。有一次进去,看到他正翻阅着一本叫《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的书。当时那个“照”字、“桑”字还有“乾”字我都不认识。我照着封面上的几个大粗黑字随口念起来:“太阳在河上”,逗的旁边的人开怀大笑。我还想,这位大叔多幸福啊!每天有那么多的书免费看。

上初一的时候,有一次学校开家长会,其他同学都放假了,只有我们几个班干部到校,配合老师在家长会上发发试卷。突然看到书店里的那位营业员大叔走进了我们的教室。后来弄清楚了,他不是来找书的,他是来开家长会的,他女儿就在我们班。第二天在学校见到他女儿时,我问她,你爸爸是不是在书店工作?她惊奇地看着我,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我开玩笑说,半个城的人可能都认识你爸,你爸是名人啊。

从书店出来,沿着人行道再往东走,是小城最大的农副商店。走进农副商店,映入眼帘的是柜台上、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农副产品。大到一人高的铁炉子,小到吃饭的盘子和碗,连过道都堆满了水缸、坛子、麻绳、铁锹、撅头等生活用品和生产用具。虽然商品摆放得满当了一些,顾客每次进去总要小心翼翼绕着那些瓶瓶罐罐走,可是付完账后就轻松多了,直接从地上抡起买的家伙就能回家。

更可笑的是农副商店的玻璃橱窗。每次路过都不忘多瞅上几眼。你说,橱窗里摆什么不好,他们偏偏把套牲口的辔头,栓马的家什以及马鞍子,牛铃铛一并摆了个齐全,还摆出一个造型来。这创意,按眼下时髦的话讲,它的确很另类。

农副商店吸引我的是它的水果区。很多水果像苹果、梨子、大枣都整整齐齐码放在一个个大木箱子里。木框靠墙的位置还竖着几面大镜子,从农副商店的门外走过,镜子里反射的水果和木箱子里盛放的水果交相辉映,不时引得路人进来忍不住买上一两斤。

农副商店水果区的一位女营业员我妈认识。她站在柜台后面总是一副严肃的神情。她头上扣着一顶白色帽子,还围着一件白色围裙,这样可能显得干净卫生一些。每次大人带我去农副商店之前,总会说,今天带你去找卖苹果的妈妈。时间长了,我只知道那位阿姨叫卖苹果的妈妈,至于姓什么叫什么一概忘光了。

吃完晚饭妈妈说,过会儿带你去卖苹果的妈妈家玩。我高兴地回答道,好呀,我就爱到卖苹果的妈妈家里玩!瞧这话说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们在说绕口令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难忘儿时那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