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谈写作征文」散文是“宰相”,可以撑船过万象

「散文&谈写作征文」散文是“宰相”,可以撑船过万象_第1张图片

什么是散文?这是一个让我纠结了很久的问题。最开始,我以为散文就是写景抒情的文章,重点是写出优美的景像;后来看了朱自清的《背影》,老师说这是散文,我才知道原来散文可以叙事;再后来,我发现还有一种叫“散文诗”的文体,这时我彻底懵了,到底是散文还是诗呢?基于这种对散文界定摇摆不定的认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不认为自己写过散文。有一天,我看到一套叫《名家散文典藏系列》丛书,里面收录了不少文学大家的作品,如丰子恺、胡适、梁遇春、鲁迅等,选择性地翻了一翻内容,有叙事、有说理、也有抒情,形式包罗万象,遂恍然大悟——原来这些都可以称作散文啊!

然而,又出现了另一种疑惑:如果我写个故事,怎么知道写出来的是叙事散文还是小说?如果我讲个道理,怎么明确写出来是说理散文还是说明文?而如果我描景抒情,又怎么和那让人头大的散文诗区分开来?所以我觉得可以对这几类文体进行对比,明白差异才能更清楚散文的核心。

叙事散文和小说

大多数人在从小到大的语文学习中,肯定都受过鲁迅作品的熏陶,一回想起来,诸如满满童趣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胖胖的阿长;让人啼笑皆非的阿Q;还有吃茴香豆的孔乙己……就浮现脑海了。这些课文都有个明确的区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和《藤野先生》是叙事散文,《阿Q正传》、《孔乙己》和《祝福》是小说。我阅读的时候有这样的感悟:首先,散文里的叙事,读来像听别人说故事,我们只是听人转述却并非亲眼所见;小说却是专门搭建了一个舞台,里面所发生的故事不是通过别人转述,而是我们自己直接去现场观看。其次,散文着重描述事件本身,而小说重点刻画人物和矛盾冲突。第三,散文的叙事次序比较随意,而小说有较为严密的故事结构(当然所谓意识流小说就不一定了)。

古代典籍中的很多文章也可归为散文。以《左传》和《东周列国志》中对“郑伯克段”这一故事的叙述可以看出散文与小说的大不同。以下片段叙述的是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反叛不成,反被其兄先发制人的情节。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节选: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东周列国志》(《秦文公郊天应梦郑庄公掘地见母》)节选:

却说太叔接了母夫人姜氏密信,与其子公孙滑商议,使滑往卫国借兵,许以重赂。自家尽率京城二鄙之众,托言奉郑伯之命,使段监国,祭蠢犒军,扬扬出城。……再说,太叔出兵,不上二日,就闻了京城失事之信。心下慌忙,星夜回辕,屯扎城外,打点攻城。只见手下士卒纷纷耳语。原来军伍中有人接了城中家信,说:“庄公如此厚德,大叔不仁不义。”一人传十,十人传百,都道:“我等背正从逆,天理难容。”哄然而散。太叔点兵,去其大半,知人心已变,急望邵邑奔走,再欲聚众。不道庄公兵已在邢。乃曰:“共吾故封也。”于是走入共城,闭门自守。庄公引兵攻之,那共城区区小邑,怎当得两路大军?如泰山压卵一般,须臾攻破。太叔闻庄公将至,叹白:“姜氏误我矣!何面目见吾兄乎!”遂自刎而亡。

《左传》的简洁大气,《东周列国志》的生动形像,因文体不同而风格各异。当然,比起古代文言文的用字精简,现代散文可以更丰富具体,可能会与小说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

说理散文和说明文

我一直被学校所授的散文要“形散而神不散”这个概念所困扰,一度猜测是不是只要不跑偏主题去写就行了呢?就像从中心放射出去的光线,不管哪个方向前进都可以,只要最后绕回来就可以了。可是当我仔细去阅读一些经典名篇时,我发现所谓的“形散”也不是任意地发散,而是隐含逻辑轨迹地散开,说理散文最能体现这一点。

比如韩愈的《师说》,其逻辑结构可以这样来看:


「散文&谈写作征文」散文是“宰相”,可以撑船过万象_第2张图片

《师说》真是说理散文的范本,其行文模式完全可以运用到应试作文中去。文末作者提到自己写此文的目的是“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所以整篇文章的语气是亲切而循循善诱的。受此启发,我明白说理散文中的“说理”,不仅是说事理、道理,还要融入情理,能够在情感上说服人。相比之下,当我在阅读一些完全的说明文时,简直觉得干巴巴的太枯燥了。

由此,我又大致分出了说理散文与说明文的区别:说理散文存有主观性,说明文力求客观性;说理散文可以融入情感,而说明文追求有效信息。不过现在涌现的不少技术类的“干货文”,似乎很好地融合了两类文体的风格,读来有趣很多。

抒情散文和散文诗

第一次知道散文诗是源于一本杂志,名字就叫《散文诗》,当时还在读初中的我十分好奇其内容,于是买了一本来解好奇心。在我翻了几页后,心中就开始对以往所知的散文印象发生混乱了。浅薄的我甚至觉得,所谓散文诗,是不是就把散文按句拆分,每一句换作一行写成诗的样子就行?而把散文诗的每行又按句全并成一行所成之文,是不是又可叫散文了?照此规律,抒情散文是最容易变成散文诗的。虽然如此纠结于这个名称似乎对写作也没多大用处,不过还是钻牛角尖般地想弄清楚。于是,我又去翻了下经典散文篇目,看到了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

这篇文章绝对是写景抒情类散文之中的“极品战斗机”,词藻华丽优美,读来音韵悠扬。如果按照前面说的方法把这篇文章按句拆分再换行——《滕王阁序》散文诗版出炉了。

其实王勃才不需要这种“改装诗”,他已经同时写了一首《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如果再把这道诗扩写一下,似乎可以成为另一篇散文,再把那散文拆分换行……又成为散文诗……有点没完没了了。

最终,我知道自己还是没弄清楚散文诗的问题,只是自我安慰地说,我就认定自己在写抒情散文,然后试试看能不能用“断句换行”大法来变成散文诗。

以上谈的是我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虽不专业,但或可作为小小谈资。其实世上所有的文体都不会独立而存在,大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我们尽可以对散文的范围界定更宽容,散文可以是个“宰相”——有容乃大,包罗万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散文&谈写作征文」散文是“宰相”,可以撑船过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