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泰坦尼克号》有种震慑人心的力量(流光20年)

为什么《泰坦尼克号》有种震慑人心的力量(流光20年)_第1张图片
图片

有句话说经典永不过时,更多地是形容书籍,而我想说电影也是如此,经典的光环永不褪色。《泰坦尼克号》1997在美国放映、1998年在中国放映时,引起一片热潮。

但对于我来讲,这实在太早无法观看,在2012年重映、3D版在中国勾起“怀旧”时,我不在意,直到今天,打开3小时的爱情灾难片是需要勇气的,然而结果不负所望。

大家都应该知道泰坦尼克号事件是真实的,有“永不沉没”之称的泰坦尼克号在首次航行时,遭遇冰山,1500人不幸辞世,当时邮轮上没有望远镜,瞭望员只能用肉眼观测,当发现冰山时,已然来不及。

影片在前一个小时主要讲述贫穷画家与贵族小姐的邂逅,后面部分就全部讲述泰坦尼克号遇上危险的一系列事件,就在这后面的情节有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也许这是爱情与灾难结合所产生的魅力,影片似是还原了历史真实,只是为其增添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并将这个故事深植大环境大灾难之中。

在邮轮撞上冰山后,船上每位人员的表现都是惟妙惟肖的,瞭望员紧急打电话呼喊,船员听从指挥,迅速行动,紧急救援,在危难之际,他们没有逃跑,坚守岗位,一众小人物的敬业本职工作都变得激荡人心。

一位负责人问船长是不是妇幼优先救援,在船长还没有回过神时,说是的。于是那一幅幅“妇女和儿童”上救援船的画面激奋进行,我尤为感慨,这好像是我感受“妇女和儿童优先”最为深刻的一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种人性原则,感人至深。

在情况越来越严峻的时刻,邮轮上乘客躁动不安,男性也要上救援船,这是在死神降临之际的人性啊,无可厚非地下意识寻求生的希望,而救援船上负责的船员开枪威慑,绝不允许男性乘客上船。

即使一位比较好说话的船员接受贿赂、同意无耻资本家卡尔上船,而在最后时刻,依然不允许卡尔上船,他们心中有坚定的信条,我不知道这种信条是从何而来,难道是对这份职业的信仰?我被折服并深深敬仰他们。

从船长、设计者到船员的故事都可以独立成段,每一位表演者的演技都浑然天成,把最真实的人性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乘客恐惧无助,惊慌失措;船员尽心救援,奋力嘶喊;船长控制舵把,等待死亡;造船者望着石英钟,与船共亡,他无法相信自己造的船竟这样丧生;绅士拒绝救生衣,正襟危坐,体面死去;

老夫妻睡在床上,静待船沉,他们不准备逃生,因为他们不想夫妻分离;甲板上演奏的乐队还在尽心尽力地演奏,谱写生命最后的悲歌。“与各位合作是我的荣幸。”——这是怎样的一种从容?

生命的最后,只应当这样尊严的告别,这些单个人物的言行所带来的心灵震撼无与伦比。


最终影片表现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画面,每一帧的画面都足以惊心动魄,邮轮从中处开裂断开一截一截地沉下去,Rose在Jack的鼓励下尽力游动,坚定信念好好活下去,获得唯一返回的一艘救援船救回。

采用插叙的叙事手法,使影片更加真实可信,全程都是轻音乐,却能感动落泪、令人回味良久。仿佛随着光阴逝去,这部影片被岁月赋予更为厚重的力量,成为生生不息的情怀传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泰坦尼克号》有种震慑人心的力量(流光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