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这点事儿专题征文|焦虑,是长大的一剂苦药

马东曾在《奇葩说》上讲过

“奋斗不一定成功,但不奋斗,真的好舒服”

在我的身边,包括我自己,在努力的同时也在焦虑着,他们的朋友圈永远都是光鲜亮丽,美食与旅行的结合体,他们日常吸猫吸狗,他们像是天性的按钮被打开,在这座三线都算不上的小城镇里,虚伪地发光发热。

1.

C在结束了六月的工作后正式从公司离开,她买了七月五号的车票,下一站前往杭州。

原来的工作是很好的,周末会忙一些,但周一到周五,都是意外的清闲。

工资待遇也还算过得去,不买房不买车,住在自己家里没多余的花销,每个月甚至能给自己买好几件好看的衣服,找代购运一些网红护肤品。

一开始还好,C觉得这样的生活悠闲自在,可是日子一久,她发现自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拿起书来看不下去,自己擅长的英文在这里根本毫无用武之地,因为时间错位的缘故,她的交际圈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最后只剩下办公室里几个一起嗑瓜子的同龄人。

在公司经营的淡季,她找老板说,能不能多给自己分配一些任务。老板态度冷淡,说任务是要自己发掘的,不是老板给安排的,工资不会少给你,不要整天想弄些大新闻。

她听出来了,老板是想让她一起养老。

越是这么说,C越是不甘心。

半年前,C的闺蜜结婚了;前几天,C的表妹告诉她自己怀孕两个月了;昨天,C的妈妈给她安排了第七次相亲。

闺蜜变得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以前两人关系腻歪的时候,经常买同款“情侣装”,闺蜜的护肤品买的比她凶多了,只要价格在能力范围之内,一套一套的买,家里的口红有个专门的柜子,霜液精华根本数不过来。

可现在,简直是一个志得意满的怨妇形象。

闺蜜说,打扮好看还不是为了嫁个好老公,如今已经嫁了,干嘛还要花这么多心思在自己身上,你啊这么漂亮,有钱男人排着队想娶你呢。

C完全不能理解这种想法,当初谁对她说“投资自己是为了自由的生活”?

C不害怕工作,不害怕相亲,她焦虑的是这种被同化的未来,是固定的、已知的可能性。

她焦虑的,是别人的不理解。

在C提出辞职之后,虽然老板轻描淡写地接受了辞职申请,但事后又反复找C谈话,希望她能够留下来,他想大力培养C,涨工资的事情是可以商量的。

C说,可这不是钱的问题啊?

(这确实也是钱的问题)

C的妈妈对她要去杭州的事情持绝对反对态度,在僵持冷战许久之后,终于说,我放你走,到时候你哭着说要回来,我还是会让你回家的。

她成了一个要去城市发展的大姑娘。

她逃离了安逸的焦虑,投身到另一个,未知的焦虑之中。

2.

和C相反,Y小姐产生了想要回家的念头。

毕业之后她留在了城市,从事金融行业。

金融行业在一般人眼中,是遥不可及的高薪行业。你说你在搞证券搞股票,人家就会觉得你很富,存款没有千万也有百万了。

Y小姐的公司确实掌握着上亿流水资金,但是她的岗位和天花乱坠的数字没有任何关系。

在杭州,她租住了大学同学家。

大学同学的家里给她在杭州买了房,因为要还贷,Y小姐每个月的房租大概只比市价少一点点。

她说她的室友的焦虑,是因为房贷,工资是不够的,收了她的房租,父母还要补贴一点儿,房奴要当好多年,压力太大快喘不过气来了。

真羡慕她在这么好的公司上班,能赚好多钱。

Y小姐也只是笑笑,但这不能怪室友,因为她从来没敢公布自己的财政状况。

上个月结束,她支付宝里只剩下五百多块钱。

虽然没有存款,但每个月按照支配来分配资产的话,她吃得起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买得起自己喜欢穿的衣服,还报了健身房,渐渐退出微胖界,变成具有贵妇气质的小美女。

可外表看起来如何光鲜靓丽,“穷”依旧是困扰人们,亘古不变的话题。

日子过得很充实,可是在充实一天之后,回到自己的房间,那涌上来的孤独感,或许是每一个在城市中寄居的人,都不得不体验的人生吧。

所以她焦虑,对期望焦虑,对交际焦虑,对孤独焦虑,对自己的踌躇焦虑。

“最近爸爸妈妈经常吵架,每次他们吵架妹妹都会打电话给我,我觉得我在他们身边的话,情况会好一些。”

当焦虑月经式爆发的时候,家成了最好的港湾,逃避现实的最佳场所。

3.

M辞职了,成了一名自由职业人。

M是旅游达人,先前就职的公司是一家私人化的小型旅游社,主打高端旅游定制,客户大多是国内中产阶级,旅游目的地不乏欧美,还有人迹罕至的岛屿或冰山。

这应该是一份人人羡艳的工作了吧,和一般导游不同,不必在一个小小的景点来回、重复、一遍又一遍讲着这片名胜古迹是多么伟大神圣,也不用背负和商场勾结的名义被诟病专赚中老年妇女的不义之财。

她可以坐着公款飞机,在地球仪上飞上飞下,公司也配备了极好的摄影设备,旅游时候轻轻松松就能将自己和大本钟、凯旋门、自由女神、阿尔卑斯的雪,美成一幅画。

M对这份工作寄予了极高的热情,每一天都学习一些新的技巧来充实自己。

比方说拍照、快速搞定签证、视频录制、穿衣搭配、化妆等等。

可是去过的地方越多,M心里的焦虑就越重。

她感到不自由。

通常给客户安排的旅游路线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根据客户的预算和时间,整理出最合适的方案。

但大多数客户预算和时间都是比较相似的,一周的短途,半个月的小长途,这是家庭游最常见的时间。

M俨然成了一名老妈子,一条欧洲线走了五六遍,熟悉得不得了,总归是会有些腻的。

她和老板提意见,可以少去一两个热门的景点,挖掘一些新兴的旅游项目。

说没有私心肯定是假的,穿越半个地球,明明眼前就有自己很想去的地方,却被工作和既定的安排牵的死死的,而且根据她的经验,那些未被开发的场所,隐藏着的是无穷的乐趣。

这源于一个旅行者敏锐的嗅觉。

她想自己去,但她没有钱。

对,又是钱,使人焦虑的万恶之源。

今年六月,她从公司辞职,并且不断参与各种平台发动的旅游活动。

平台会招募十几二十多个在旅行界小有名气的“网红”,然后在指定城市,指定景点,指定餐厅进行活动。

参与者要写图文,写攻略来对这所城市进行宣传,稿费是他们收入来源之一。

除了收入不稳定以外,M很享受这样的生活,看着自己的游记攻略在平台上飞速上涨的点击量,在旅行途中遇到无数志同道合的好友。

她说她现在就是觉得自己挺穷的,但是活得开心,穷就不是焦虑的原因。

4.

焦虑是生活的常态。

它就像是给予植物的一剂生长剂。

人从缓慢、适从的状态下,察觉到自己应该和这个世界一起与众不同。

但生长剂会让植物变得更加茂盛,同样也会让植物朝着完全未知的方向去成长。

或好或坏,只有走过漫长道路后的自己才知道答案。

解决焦虑的方法有很多,就像文章开头讲的那样,如果你不奋斗,那一定会过得很舒服。

降低自己的标准,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任何事情是苛刻的。

有的人每天上完八个小时的班,每个月领数年不变的工资,下班看剧玩游戏,一样能度过没有焦虑的一生,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太低太低了。

又或者去别人身上去挖掘比自我焦虑更加悲惨的经历。

今天被老板罚了,全勤奖金又没有了着落,房租一交连吃饭的钱都不够了。

但回家看到某地保姆纵火,一家烧死屋中;某地爆发特大泥石流,全村都被埋了。

这时候你会站在高点去想,他们好可怜啊,和他们比起来,我这一点小小的挫折又算什么呢?

而我相信,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只有还有渺茫的机会在,就没有人愿意让工作上的焦虑成为钳制一生的枷锁。

那太孬了!

所以我们才会用青春去赚钱,才会明知道高压工作对身体的害处还拼命努力,我们才会从一个二十多岁巨婴的形象,终于长成值得让人信赖的大人模样。

所以如何消除焦虑呢?

对于我们这一层次的人来说,在不考虑买房的前提下,从事一份能给与热情的工作,保持经济富裕程度的独立,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有志同道合的好友,有不一定明确,但较为清晰的未来,慢慢的,焦虑会化作养料,成为痛,并快乐的一部分。


18-24岁

上班这点事儿专题征文|焦虑,月经式爆发的情绪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班这点事儿专题征文|焦虑,是长大的一剂苦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