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课程化

现在的社会,文化人(文凭高、科学文化素质高)越来越多,所以对读书思想上往往是不排斥的。别的不说,看看各事业单位的读书会,民间组织的读书会大家就能够明白一二、而且很多单位组织的有模有样一板一眼很是令人欣慰,也就有了专业人士专业领域读书应该课程化的个人观点。

有人说,读书会大约有这么几种重境界:一是新潮、赶时髦的读书会;二是提升专业素养的读书会;三是价值导引化民成俗的读书会。不难看出,读书会的读书境界也是高低不同的。最早读《弟子规》,知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拿着这个最初的标准去追问读书的重要性,真的感觉不一样。

读书就是读自己,不同的人读书的境界更不一样。行走校园二十几年,有目共睹校园里的读书生活,总觉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应该改进才行。读书课程化,必须立足于实效推进读书效果深层提升,课外形式转向体验展示。校园里的读书活动其实不算少,比如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就也有诸如读书节(刚开始每学年一次,现在每学期一次)、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读书之星、优秀指导教师、最美读书写作教师、图书漂流跳蚤市场等等。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经典诵读分年级的展示、教师读书畅享论坛、班级展示等等。这是我们在读书课程化方面的第一个探索,边做边探索,体验式的展示。

不信大家去查查语文学科《课程标准》,整个小学阶段的总阅读就应该有145万字(我觉得这是说的最低标准)。而我们对读书专业指导的不深入,优秀读书的欠甄别,仅限于课外的时间不能保证,使我们的读书风景仅限于断断续续的点点滴滴,很符合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碎片化模式,真的很难形成亮丽的风景线,更不用说成为顶级景区了。

怎么办?从低年级就得开始阅读习惯的培养,从喜欢书籍喜欢阅读入手、从爱护图书绘本阅读开始、从扩大阅读事业增加阅读量着手、从制定阅读计划提高阅读品味潜行,家校携手从沟通交流分享展示点滴做起,一步步渐渐引导学生、孩子们走上阅读的康庄大道。整个阅读过程,我们可以剖析,无非是课时保证(学校时间、学科时间、家庭时间、个人时间),阶梯状读书目标保证(推荐书目、写字量诵读量、身心序列化差异),实践操作的原创课程(经典阅读、阅读展演、名著导读、读书演讲等等),无非是把抽象化的阅读还是得做成具体化的兴趣活动。

“体验式”的参与活动,积极推进四种互动形式。一是生生互动,二是师生互动,三是亲子互动,四是家校互动。而在此过程和形式中,校园里的教师的地位与作用举足轻重。正如我们在家校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样,教师得先是阅读的“引领者”——先有自己在阅读方面的实际行动,身体力行博览群书成为人生习惯;能够充分体味读书的滋味并朗朗上口以身作则,必读书目选读数目之外古今中外阅读视野自上而下;指导策略亲身实践,读书形式知识内涵旁征博引,运筹帷幄读书写作,深思思索“既领且导”。家校社和学生一起致力于做致力于体验,过程从书本学知识、向生活学常识、向实践学见识。

读书课程化,需要真作为,自然而然。只有一个标准,我始终记着我家姑娘那句话——“爸爸妈妈,我累了,读书休息一会儿!”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读书课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