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产品经理”的成长记

很少说起自己的经历,因为有些话,感觉说出来很矫情,我不太愿意表现自己这一面。害怕隔着屏幕也能听到嘲笑的声音。但最近很多人和我说:看到你认真努力的样子,感觉当年的青春被狗吃了。以下内容是回忆2014年18岁意外参与一个项目中,这个项目带给我的成长影响至今,希望我的故事可以带给你一些成长蜕变的启发。

有一类型项目叫做:社区o2o,即是围绕社区展开的线上线下结合服务型的项目,近两年主要开展在智能家居中。诸如:小米智能家居、叮咚小区APP、掌上生活等,我一直很关注这个领域的发展,也许是因为某种怀念情节.

2014年我参加一个融资千万的社区o2o项目,该项目当时在珠三角IT业界引起不少轰动。

我在项目中担任职务是总经理助理,其实说到底就是个打杂的。但初出茅庐,好奇所有的东西,开会的时候听不懂IT部在交流什么,但还是会耐心坐在旁边听,认真做会议记录反馈给总经理;也看不懂财务部门的数据报告,更加搞不懂HR的规章制度,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快速了解并融入这家公司,这应该是每一个职场新人的最初的热情和共同点。

后来,因为曾是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掌握不少学校的资源,公司安排去做用户运营,这是我第一次参与除了处理总经理杂事以外的工作,可以直接参与大型项目,很兴奋!于是,动用我几乎所有资源协助公司完成区域性地推。我在这个项目中成长很多,但也因为这个项目,差点毁了我,现在想想偶尔也会背后冒冷汗,成长是恶魔也是天使,是一把双刃剑。

当时,因为公司管理的漏洞,所以出现了分配给兼职学生薪酬不一的情况,而所有通过我引进的校园资源都把这一切归罪于我。我想,我确实有罪,但罪不至死。作为一名职场新人莫名背锅,很气愤也很无奈。我尝试用包容性的角度去看待这一切经历的人事物,坚信每个人都能从不同经历获得不同的成长经验,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的处理方式很不成熟,仍有很多可以改进的,毕竟长大了。

后来公司社区o2o社区项目经过投资人的讨论,发现项目模式和商业变现在中国市场下发展很困难,于是停止所有类似项目的资金支持!包括我们公司的项目,从事IT项目的朋友,应该知道这意味着毁灭性的打击。从投资人的嘴里,我知道当年类似的社区o2o项目烧钱砸入至少10个亿RMB,这几年中国社区项目资金投入也早已超过这个数据了。

公司当时已经将原先传统的第三方技术开发业务暂停了,可以说没有第二份经济来源。全靠投资人资金维持项目运转和日常开销。这样的打击,让我在总经理的脸上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彷徨和沉默,公司弥漫一股人人自危的气息,技术部在思索要不要跳槽,市场部已经有人在拟辞职草稿书,甚至有人问我:小琪,你觉得我写的辞职怎么样?不会显得太绝情绝义吧?

当时,在公司人缘还算不错,大家也愿意和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丫头说些上不了台面的话。但眼看这些变动,让我也十分恐慌,仿佛这家公司是我的,我很想改变当下的状态!

总经理与投资方交谈了多久,最后他说:投资人信任我们团队能力,但要我们1个月内拿出新的项目方案。

这个消息让大家看到一线希望,但又瞬间失望。因为14年的互联网真的不是一般的浮躁,没有现在今天这样的理性。查看当年的新闻不是融资ABCDE轮,就是各类型项目一片红海危机,各大领域的龙头行业已经占据先锋,幸存的后来者,无一例外都是在等候着被收购,或是等候着烧钱死亡。

因为太想改变现状也想尝试突破成长,我申请加入这次项目的筛选中,当时脑子里有一个idea,想从落地与执行全部一气呵成写出,结果发现自己的能力才疏浅薄,于是,用了1个星期时间详读5本关于互联网的书籍,其中印象深刻的有《创业时,我们在知乎聊什么?》IT界大佬对互联网的见解、《九败一胜》王兴美团的发展史、《参与感》粉丝经济方面的等书籍。这些可以说是我对互联网的启蒙书籍,我总算是了解一些互联网了。

我开始根据自己的idea来落实项目,真是初生牛图不怕虎,一点都不知天高地厚。

我用了1个星期自学画图软件,尝试用UI界面去表示项目逻辑和想法,当时还不知道原来这样折腾是在表达界面设计,还以为APP上面的界面都是自动生成的,真是图样图森破啊!

逻辑思维图上也花了一些时间学习,将整个项目的表达总算弄清楚了。这对于原先一点互联网基础知识都没有的我来说,真的很难!常常晚上熬夜到天亮就是为了搞清楚项目的逻辑、产品体验、同类型产品差异化、分析竞争,还要不断的去找相似项目的资料进行参考,有时自我施加压力很大,思绪很乱,一着急就绷不住泪腺,眼泪哗哗的流,真的是控制不住和水龙头一样,但手指还是在键盘上疯狂敲打。

我不知道那段时间到底是什么支撑我,如此坚持要将idea折腾出来。

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的idea被公司看上了,当我将:界面设计图、逻辑思维图、商业计划书呈现给公司的那一刻如释重负,后来我整整休息了2天才缓过来那段时间的疲惫,我以为被公司看上项目就是最大荣幸,也是最好的鼓励。

当时公司一同筛选的项目有很多,诸如拥有十年妈宝运营经验人也提交了母婴市场项目,技术总监也提交了自己的想法,以及还有实体经济企业人也提出了不同的项目想法,大家的项目即使放在现在2017年看,也依旧是不错的。

我以为这一切,就这样结束了,我的idea能够顺产生下就是我当时觉得最大的成功,因为我在折腾的过程中收获太多。

令我更加意外的是,只有我一个人的项目经过投资人们评估具有投资价值,可行性是最大的。人生真是处处有惊喜!从总经理助理打杂,一跃成为了“产品经理”,因为有了前期的自学准备做铺垫,再次与技术部和市场部的人交流起来不再困难。

但论到专业技术,我和他们比简直就是天地之差。所以最后,放弃了“产品经理”的身份,我申请去做各部门领导的助理,我想只要没有“产品经理”的这层身份,我将更加能融入不同部门与更多人深入打交道,学习更多东西,这个想法至今看来依旧如此。

我从不认为,职务就是地位的表现,在一件事出问题了,没有人敢于站出来,你站出来并且执行了,你就是领导,这不需要职务地位,更多的是责任和态度。

这个项目后面成功融资了,金额保密吧。再后来的故事是:个人想继续深造进修的原因,离开了公司,但我至今很感谢这家公司带给我的成长。

Spenser有句话说的很对:在互联网三个月即是一年,一年就是一生。这句话,我深有感触。我在这家公司待近一年时间,但我却经历公司生生死死的翻转变化,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

从idea灵感产生到商业计划书完成,从书面到执行,再到去融资和执行推广这个项目,这中间吃了多少苦头只有自己清楚。我至今很感谢这家公司带我的成长,虽然工资很低,但给我的成长是不可磨灭的痕迹。

这个过程中,我拥有了快速学习能力和强应变能力,学会洞察行业,分析竞争,可以更加理性的看待事件发展等等,这些都是通过不断学习和刻意练习而来的。

我并不是天才。所以我得付出勤奋;我也不是牛人,所以我得付出时间;我更加没有超强的逻辑性,所以我得不断锻炼总结、规划、逻辑等能力。

一路走来,风风雨雨。因为外表和年龄,也尝试过被投资人或是创业公司找上门想要包装宣传成超级课程表APP“余佳文”、“马佳佳”等那样90后代表人物。但庆幸,我很理智的认清自己,我不想成为昙花一现,也不想成为笑柄。我想更好的沉淀自己,用最好的姿态迎接未来一切的可能性。

现在回想起,有很多的成长经历,在我当时看来不知道未来会给我带来什么,甚至觉得很无用。但我在spenser的文章中找到一句话:别想这么多,做好现在的事未来会给你答案。

是的,真的就是这样!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事情,好好用心去做,去完成,未来机会是会留给准备好的人,这句话很鸡汤,却也是真理。

有时候写这么多文章自己也不知道未来有什么价值,往远的想我也会后怕,我不知道写这么多文章会给我带来什么影响,也许没人关注是最坏的打算。但在未来,自由职业人已经成为一种必定趋势,文笔会成为比简历更好的代表,态度一定比形象更有说服力。

甭想这么多,先做了这件事再说吧!把当下的事情做好,自己就能在成长的路程中收获不少。

个人公众号:喂奇记
id: weibaohaoqi

你可能感兴趣的:(18岁“产品经理”的成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