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看不厌-电影情节的音乐性(1)


百看不厌-电影情节的音乐性(1)_第1张图片

在你的好电影名单中有没有可以一看再看,乃至无穷遍的电影?我反正是有的。如果一部电影仅仅是讲了一个故事,那么是什么魅力让人在知道了全部情节之后,再去重头再看一遍呢?

当然电影的艺术魅力不仅仅限于情节(本文且不论如莎士比亚那种经过无数演绎的那种纯经典),可是我们仍然可以列出一大堆百看不厌的以情节取胜的经典娱乐片,我的名单中,就有 骇客帝国(The Matrix),虎胆龙威( Die hard 1 & 3), 魔鬼代言人(Devil’s advocate),Bad Boys 1等等。

不由联想到音乐也是一种可以反复欣赏的艺术。如果试用音乐的特性来套用在情节的安排上, 这里试着作一下印证。

1.  节奏和对比

音乐中充满了对比,快与慢,强与弱,和谐与冲突,矛盾与解决。如果用在情节安排上,则似可理解为要有张有弛,高潮要有铺垫。安排是艺术,要注意整体性,不能太长时间的沉闷,也不能太长时间地或者是无节奏地安排高潮。

那种上来就安排高潮的是为了声先夺人,但对编剧也同时是自我挑战,因为后面要更精彩才行,不然不免是“虎头蛇尾”。个人认为一个例子就是Skyfall(007:大破天幕杀机),前三分之二部分情节的转折起伏令人炫目,使“史上最好的邦德电影”的讨论绝非虚谈;可是后三分之一呢?唉,戏法实在太难变了,虽然最后的弹雨加轰炸的大破坏不能算“蛇尾”,但整部片子的基调彻底变了。

当然成功地“一浪高过一浪”直到最后的完美之作也有不少,比如Die hard 3(虎胆龙威三)。

2.  精致对称的结构

音乐的结构里绝无冗余,每一个音符都有其功能。一部电影一百多分钟,每浪费一秒钟都对不起观众的注意力。任何刻意的细节都应该有其意图,“不了了之”的交待会被细心的观众发现,削弱电影的魅力。

作为题外话,其实在现在的电影工业化的制作模式下,相当多的制作环节是不确定和不可逆的,很多“大片”都免不了留一些技术上的“漏洞”。只要在网上搜搜就知道了。

3.  解决——最终的平衡,矛盾的解决

音乐放到中间戛然而止 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因为没有“解决”。情节电影的结局也要恰当地收场。(这里指娱乐电影,不包括那种严肃作品,反映人性矛盾或社会历史问题的那种。)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动作片中正面一号和恶人一号对决的结局,必须在最后,必须要非同小可,必须要险过剃头,最后正面一号以一根头发丝的优势(或纯属运气)成就了恶人一号的“壮丽”灭亡。

不过有常例就有特例,有些作品特意安排了不干净的收尾。比如 Devil’s advocate (魔鬼代言人), 和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沉默的羔羊)。只要电影好,观众也能接受。这样的安排如果成功,则独树一帜令人更难忘,有时还能让观众走出影院时在现实生活中产生联想。

百看不厌-电影情节的音乐性(1)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看不厌-电影情节的音乐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