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的故事

2011年6月16日

《影响力》读书笔记之2

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 B. Cialdini)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有人在亚利桑那州开了一间出售印度珠宝的商店。当时正值旅游旺季,商店里顾客盈门。那些绿松石珠宝物超所值,但却怎么也卖不出去。为了把它们卖掉,他想了各种招数。比如,把它们移到中间的展示区,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可还是不奏效。他甚至告诉营业员要大力推销这些宝石,但仍然没有任何收效。

最后,在出城采购的头一天晚上,他气急败坏地给负责的营业员写了一张字迹潦草的纸条:“这个盒子里的每件商品,售价均乘以1/2。”希望能借此将这批讨厌的珠宝卖掉,哪怕亏本也行。几天之后,当他回到店里,这批宝石果真是卖掉了。然而,他得知营业员将他自己潦草的1/2看成了乘以2,是以翻倍的价格卖掉了全部的珠宝,他真的懵了。

西奥迪尼的本意是引导出她的“固定行为”理论,而我在这里需要分析两个方面:促销手段的针对性、人类判断的赌博性。

(一)促销手段的针对性

无论是4P还是4C,这位店主确实是运用了无数的方法。“物超所值”,产品本身的性价比是很高的;“中间的展示区”,陈列位置保证了注意力效应;“大力推销”,促销措施也有了。但,结果呢?仍然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倒是后来的降价促销手段误撞成了加价销售,造就了不可思议的结果。

所以,促销的方法并不只是降价。在PMC的时候,马老板的思路是很清楚的:我们一定要做高端,靠品牌挣取超行业的利润。现在的FSEET也是提到了走品牌路线,避开低价竞争的恶劣局面。所以,在价格上必然要走绿松石的加价销售策略。

关键的问题在哪里?所有的产品都能适用这种加价策略?所有的企业都能采用这种加价策略?所有的细分市场都能采用这种加价策略?我们来做一些区分。

一是从产品上划分:奢侈品、普通消费品。我们用四象限的方法来分析。

奢侈品加价,能不能增加销售?能!绿松石就是例证。原因呢?“只买最贵,不买最好”,这是奢侈品消费的一种趋向。LV的包,质量好不好?好,但不是最好,只是因为它最贵,所以需求旺盛。或者说,奢侈品加价,卖的是一种“虚荣”,自然会有急于证明自己的身份的人“趋之若鹜”。

奢侈品降价,能不能增加销售?能,但比较难说,或者是要有个区分。懂行情的人,或者是关注行情很久但一直没有出手的人,看到降价了,他一定会出手。刚性需求的人,终于抓到了机会,一定会出手。而那些“高位”的消费群体,应该是不会轻易地购买,特别是一些奢侈品品牌力逐渐衰弱已经不够时尚的时候。

普通消费品能加价吗?能的,但一定会缩减销量的,因为消费者会采取两种行为:寻找替代品、勒紧裤腰带。

普通消费品降价销售的结果呢?一定是最有效的!这个世界,“便宜仍然是硬道理”!

二是从企业类别划分:强势企业、普通企业。

强势企业加价,有没有问题?问题不大,最多是被人无可奈何地骂了一句“真牛#”!

弱势企业加价如何?你一点点机会也没有!

什么是强势企业?有两个基本的前提:产品的质量绝对一流,既往的业绩绝对一流。当然,如果市场中的口碑,特别是服务响应质量足够,那就是锦上添花了。所以,任何的企业想走高端品牌的高价策略路线,首先应该解决的是“我有几把刀”的问题。大规模的宣传推广,是可以树立一定的“声誉”的,但关键还在于“内功”!

三是从细分市场来划分:单个消费者、企业消费者、国家消费者。

针对单个消费者,能加价吗?取决于产品的特性以及消费群体的购买力。

针对企业消费者?除非这个企业的领导昏了头,否则团队决策是绝对不容许利益损失的。

国家消费者呢?难说了,关键在于拍板的那个人,这就是“灰色交易”的土壤。拍板的那个人,需求是很多的:要质量的类型、要成本的类型、要回扣的类型、要玩乐的类型、要关系的类型,五花八门,而最害怕的是“什么都想要”。

所以,现代的营销理念日新月异,什么“关系营销”、“顾问式销售”、“工业品营销”、“大客户营销”,多如牛毛。根本的内容,只在于:如何能让我卖个好价钱!围绕这个主题,“三百六十行”全部用上,“内修功力,外霸四方”。

(二)人类判断的赌博性

西奥迪尼对绿松石的奇怪销售结果是有一段鞭辟入里的分析的。

这些顾客大多家境富裕(有钱人——注),但对绿松石(奢侈品——注)没有什么了解。在他们购买珠宝时,他们依靠的是“昂贵=优质”这一基本原理。因此,这些一心想买到好珠宝的度假者,在绿松石珠宝的价格被提高之后,认为这些珠宝更有价值、更值得拥有。单单一个价格就已经成为质量的触发特征。而价格的大幅度提高,又导致那些注重质量的顾客的购买量大幅增加。

我们来分析这里潜在的逻辑关系。

通常,质量好应该推导出价格高的结果来。但,这里用了价格高反向推导了质量好的特征。一方面,这是卖方的一种反向诱导,另一方面,这是购买者判断力的赌博性。

为什么不能客观地分析正确的逻辑?为什么这么轻易地被反向诱导?“当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刺激,并且变得越来越复杂多变时,我们也会更加以来捷径去应付这一切。”

一方面,社会处在急剧的变化过程中,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而信息的不对称性让我们无法判断。我们每天所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甚至每一种情况,我们都不可能事事去亲自认识和分析。我们既没有时间和精力,也没有那个能力去这样做。因此,我们必须更加频繁地、不假思索地去采取行动。

另一方面,预期辛苦地去掌握判断绿松石价值的各种知识,不如只靠一个数字,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数字通常与商品的质量有关。

“一分钱一分货”,在历史上是得到了肯定的,特别是在“诚实经商”的时代,这已经积淀成了一种经验性习惯。现在的概念被偷换了,“昂贵=优质”!也就是说,我们的判断从经验行为变成了赌博行为。

但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有什么选择呢?英国著名的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认为,这是现代生活不可避免的一个特质。他曾经说过: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就是人们可以更频繁地、不假思索地去采取行动。

我同意这句话的积极意义,可难免要想到社会的现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欺骗行为?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国际间的欺诈、企业间的斗争,甚至是生活中的伎俩,我们到底是应该思索还是不假思索?恐怕,人类需要有一个“万全之策”!

你可能感兴趣的:(绿松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