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先说说我们对于网络名人、线上大咖产生崇拜心理的根源。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
晕轮效应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偶像崇拜。
例如,粉丝看到明星姣好的面容、华丽的服饰、炫酷的造型,目睹他们在舞台的演出、影视剧的角色、媒介下的形象,形成了喜欢、羡慕、崇拜的印象,往往就会推断明星其他方面的特征,给自己的偶像冠以“努力”、“上进”、“阳光”、“有责任心”、“善良”等积极、正面的标签。
所以,才会出现娱乐圈亘古不变的八卦桥段:
某某和某某分手了,粉丝哀叹“感觉再也不会爱了”;
某某和某某复合了,粉丝欣喜“我又相信爱情了”;
某某和某某劈腿,粉丝痛哭“为什么他/她会是这样的人,告诉我这不是真的”;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经纪公司、媒体、艺人等多方面的推波助澜,但归根结底,根源还是晕轮效应在作祟。
晕轮效应,会令我们陷入认知偏差,一方面对观察对象产生由“表及里”的推断,一方面放大对观察对象的初始印象。
正所谓:外表美所以心灵美;一处看不顺眼,处处看不顺眼。
回到提问本身。为什么面对社交平台的资深用户,我们身上也会产生晕轮效应呢?
因为不论是明星也好、大牛也罢,他们存在的土壤都非常适合培育偶像。
参考我在另一篇文章中的内容:为什么古人特别注重避讳? -
“树立和维护圣贤的行为发展到极端,必然是将其神格化、极端化、完美化,使得民众对其无比景仰、无限崇拜、无上虔诚。
圣贤一旦被神格化、成为偶像,就必须高高在上、脱离大众,与凡人划清界限,这就必然要求营造神秘感、制造敬畏心。”
培育偶像与造神非常相似,都需要具备几个基本条件:
一是神秘感。
关于这一点,我认为《论语》中的一句话是描绘得最为生动和形象。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抛开阶级观念不谈,单纯从心理层面而言,“近之则不孙(逊)”这一句,的的确确反映了偶像崇拜的真相:制造和维持神秘感是造神活动中最基本、最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
对待神,最标准的姿势就是虔诚。虔诚所谓何意?常怀敬畏之心是也。
敬,乃是供奉神地位,远离凡人,居于高处,这就产生了等级差;
畏,乃是赋予神威力,清规戒律,违者必究,这就形成了震慑力。
敬、畏,可说是神的左右护法,有此二者在,信众自当服服帖帖,神可屹立不倒。
一切恐惧的根源是未知。有了神秘感,畏就有了保障。
大牛也好、大V也罢,一般用户仅能通过网上文字观察,缺乏了解渠道,神秘感唾手可得;若是线下私交密友,对大牛大V知根知底,神秘感荡然无存,想必不会出现题主所说的心态。
二是垄断。
光有畏,还不够。人们害怕毒蛇、烈火、电棍,却不会敬它们分毫。前文已述,敬需要由等级差来保障,制造等级差别,最好的办法就是权力;获得权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垄断。
娱乐明星垄断了媒体报道的版面,持续轰炸我们的感官和神经,在主导流行风格、时尚方式、大众审美、八卦话题等方面,他们和他们的利益共同体无疑拥有巨大的权力;
与此类似,在知乎这样的社交平台上,大牛大V具有巨量的影响力,他们可以左右绝大多数人的timeline,在提问和回答出现在用户界面的曝光度方面,拥有巨大的权力。(作为反例,可对比“百度知道”)
垄断催生的权力制造等级差。有了等级差,敬也得以实现。
三是拥趸。
羊群效应(一称“从众效应”)的巨大作用,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罢,在多数人的影响和压力面前,人们往往倾向于向群体靠拢、而不是相反。
明星大腕所到之处,必定身陷人海、记者簇拥,尖叫和花团齐飞,镁灯与华服共闪,亮相即有众人捧;
大牛大V落脚之地,笃定点击攀升、阅量暴涨,口水和砖头齐飞,点赞与撕B共存,出场自带五百赞/黑。
在任何社会环境下,拥有大量追随者、能吸引广泛关注,都是高社交价值的体现。
从众效应,进一步强化了我们心目中,对于偶像的“高价值”认知。
以上文字属于通用内容,适用于所有基于弱关系的陌生人在线社区,包括但不限于BBS论坛、虚拟社区、QQ群、主题吧、博客、微型社交平台,等等。
——————分隔线——————
II.再来说说知乎的特殊情况。
想象一下:
如果我们使用的是百度贴吧、猫扑大杂烩、天涯论坛、搜狐BBS等综合性服务社区,会怎么样呢?
如果我们讨论的内容是影视作品、娱乐八卦、运动体育、星座血型等偏轻松休闲类的话题,又会如何呢?
关于本题,知乎的特殊性有两点:
其一,主打的细分领域是“求知”、提倡高质量的内容;
其二,主力用户群具有强烈的“学习”需求,以学生党和青年军为忠实用户。
这就给广大知乎用户,造成了如下期望:
其一,侧重于智力层面的对比;
其二,产生了自我提升的动机。
问题在于,这两个期望值都是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的。
关于第一点,无论是知识储备也好、思维水平也罢,智力的改善除了先天条件,还需要后天大量的科学训练和持续的学习锻炼,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所以才产生了这样的流行语“少上知乎多读书”
关于第二点,包含两层含义。除了提高自己的能力之外,还有改善自己在知乎这个社区的排名,使自己从三零、小白、菜鸟,逐渐成为迷你V、小V、中V,最终跻身大V、巨V的行列。没有人甘心在所处的群体里一辈子当副班长、赶鸭子罢。改善自己的处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天性。然而,在知乎上,从长久来看,只有持续保证高质量的内容输出,才有可能提升自己的排名和影响力。
——这,并不容易做到。
——————分隔线——————
III.最后说说我的建议。一共三点。
首要的,就是减少对大V的幻想。正如许多网友所说,大家都是普通人罢了。幻想是滋生偏见的温床,生活类似的例子多了去了,比如女神神圣高不可攀、外国的月亮圆、别人家的孩子多好,云云。
其次,如果还没有放弃上知乎的话,那就努力提升自己在这里的位置。像官方鼓励的那样,尝试自己提问题、写答案,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写出有含金量的答案。天天向上,才能更有利地好好学习。
最后是关于重塑自信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把自己在社区里了解的、学习的、掌握的东西整理一下,变成自己的储备。到适合自己的发挥的场合去施展拳脚,尝试当“领头羊”的滋味。
进不了总公司董事会,可以去子公司、分公司做高管;
当不了NBA巨星的,可以在欧洲篮坛称王称霸,——例如球迷们熟知的斯潘诺里斯,在火箭郁郁不得志,回到希腊立马拿了欧冠MVP;
美猴王上了天庭,也无非是封了个弼马温的芝麻小官,可到了下界,那就是雄霸一方的齐天大圣。
此外,在社交场合稍加观察,不难发现,许多擅长经营人脉者,特别热衷于关注时事、新闻、段子,并捻熟于心。虽然并非出自原创,可在茶席酒桌上,他们都能做到信手拈来、侃侃而谈,往往能成功破冰、调动气氛、hold住全场,赢得一片关注,于旁人眼中加分不少。这叫“借光”。
——网络上免费不限量供应这么多高质量的内容,倘若有心,难道还怕借不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