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叫大学的地方---02、来自星星的孩子(一)

我刚接触这个名字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很有趣。然后就是在那个曾将火到没朋友的韩剧,啤酒炸鸡加都教授。然而这不是一个浪漫的故事,而是关于自闭症儿童。

大一初,我除了加入学生会还毫不犹豫的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这是在我还没有成为大学生的时候就已经计划好的。那是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的那个夏天,我除了观看体育赛事,关注奖牌榜,印象最深的就是志愿者。记得有一次看新闻,正好是做的奥运会志愿者的专访,采访了几个大学生志愿者。他们谈吐精炼,积极阳光,活力四射。他们其中有一个志愿者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他身上别满了其他国家代表团送给他的徽章。这就像是奖章一样是对他的优秀,热情,负责的一份认可。我很羡慕也很想成为那样的人,于是这样一个志愿者的梦深深的种下了。大学里我一定会加入志愿者协会。青志会是我们大学里成员人数最多的社团,也是我待得最久的社团,当然也是我故事发生最多的地方。

还记得大一的时候,我还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者,每个星期都要去参加志愿服务。记得有一次是去残障中心做志愿活动,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自闭症患者,也是第一次知道他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来自星星的孩子”。我记得我问过一个大我一届的志愿者霞姐,为什么叫这么一个梦幻的名字。

霞姐说:“你不觉得他们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星球中吗?他们有自己的小世界,所以离我们遥远了一点,但他们其实是天使。”

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要说什么,只是我看着霞姐觉得原来这个脾气暴躁雷厉风行的霞姐居然这么诗意。她说的很对,我们俩相视一笑,尽管那时的我还不是很懂“天使”的含义。

第一次去残障中心做服务是一件考验心理承受能力的事情。哪里不单单有自闭症患者,还有其他的脑功能障碍者。其实第一天去我是害怕的,我不知道如何和他们相处才不会触及他们自尊,我更不知道我该怎么开启一段话题才能显示我们之间的平等。我刻意让自己显示的更加有教养,更加尊重他们,更加彰显我的至高无上的同情之心。其实我很粗鄙,真的平等是我放下所有的束缚真正的用平常人的心态去接受他们,而不是用上帝视角给予他们怜悯的目光。而真正让我做到这些的是一位脑功能障碍患者。

她是一个女孩,年龄应该在25左右,但她的心智只有十几岁小孩的样子,很单纯很干净。事实上是她先和我打的招呼,那是到了下午户外活动时间,除了自闭症患者和行动不便的人不能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其他的人都到篮球场活动,活动内容基本上很简单是幼儿园常见的游戏。他们邀请我们加入,刚开始我们这些志愿者有些拘谨,然后这个女孩主动和我互动起来。她的右手手腕向里内扣与手臂一起环在胸前不能动,两腿内八略坡行动极为不便。然后中心的老师说她唱歌好听就让她唱给我们听。她很大方开口就唱,完全没给我们缓冲的时间。

“在那东山顶上,盛开洁白的花……”

“真好听啊!”

“是啊,这嗓子,真是好听。”

我和我的伙伴讨论着。

一曲毕,我们所有的人用最热烈的掌声来表达对她歌声的喜爱。她好像更加兴奋了,又再唱了一首《青藏高原》同样没有预兆的歌声就响起了。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期盼……”

“哇,哇,哇,青藏高原厉害啊”

“呀拉索……那就是青藏高……原”

掌声,雷鸣般的掌声。赞美声,滔滔不绝的赞美声。她很兴奋,用十分愉悦的声调,眼里充满期待的问我们:

“好听吗?你们喜欢吗?”

我回答说:“好听啊,特别好听,我们都喜欢。”

听过我的回答,她笑的更加甜美了 ,连同眼睛都笑成了弯弯的月牙。气氛被搞热,其他人也开始争先恐后的唱起歌,留下我们一起同行的三个志愿者不知所措。尽管如此,我们这几个志愿者还是跟着他们一起开心的笑。因为他们的笑声是那么的充满号召力和感染力,她们的快乐是那么的简单易得。

铃声响起,户外的活动结束,我们被中心的老师唤回来。我和我的朋友走在最后面看着前面这些早已不是孩童的人反而像个七八岁的孩子一样欢声笑语,嬉戏打闹的跑回楼里。那个唱歌的女孩坡着脚用自己最快的速度的紧随在他们的后面,走到一半时她发现没有我们的身影,缓慢的转过大半个身子看我们有没有跟过来。她用她那张充满希望的笑脸对我们说:

“快来啊!”

“这就过来,你先走。”

她并没有死心,而是转过另一半身子,向我挪过来,用左手很自然的拉起我的手一起向前走。我恍惚了一下,但心里生不出一丝抗拒,甚至会感觉我们像认识了好久的朋友一样。她同样用那张充满朝气的笑脸对我说:

“我唱歌好听吗?”

“好听啊”

“真的吗?”

“真哒!”

“你喜欢听吗?”

“喜欢啊!我们都喜欢听。”

“那我再给你唱一首”

“好~”

“我的耳边你的缠绵滚烫,我的指尖残存你的发香。迷人的雪山姑娘让白云忘了飘荡,何时我才能回到你的身旁……”

或许是身为西北人,又或许身处在青海,她的歌声里总有草原儿女的豪迈,和来自高原的纯粹。她的手一直拉着我,只是因为我说了她的歌声好听她就一直唱给我听。没有炫耀的意思,也从来没考虑过我们的夸奖是否仅仅是恭维,她希望的也许只是我们能收起我们毫无意义的怜悯,只是拿他们当做普通人一样,不需要拘谨,不需要对他们的才能大惊小怪,不需要同情他们的不幸,忽略那些身体上的不足,像朋友一样也可以关照我们,我想这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

大二以后我几乎没再见到这个女孩了,那时候我从普通的志愿者变成了幕后组织者,很少再去这种日常的志愿活动,经历了一些糟心的事,也开始了一些不大不小的社团利益争斗。大四的某一天想起这个为我唱歌的女孩,觉得自己辜负了当年她对我的热情和信任,那份人和人之间的纯粹,那份不夹杂任何利益的善良,那份不谙世事的简单。我从来不后悔加入志愿者协会,但我后悔的是没能把当初见到这个唱歌女孩的冲击保持到最后。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个叫大学的地方---02、来自星星的孩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