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认知的经济学

经济学真是一门的神奇的课程。

你经常以为正确地事情,在经济学家眼里却不是那么正确,而经济学家所说得背后的原理而你又无法反驳。最近学习的几个经典案例,分享一下。

商业是最大的慈善。老子讲人都是自私的,但是也有爱心,但是又靠爱心,所以需要市场的补充。我们环顾身上的财物,有多少是来自于那些爱我们的人生产的?有多少是来自于那些,仅仅是为了赚我们的前,根本不认识我们,也不爱我们的商人生产的?绝大部分来自后者,或者,我们每天都要依靠大量的陌生人给予的慈善,那就是商业。你会说了,我们为商业的服务付出了钱财,那些我们劳动所得。能否反向思考下,你的劳动是否也给别人提供了服务,你拿到了劳动所得的钱财,你在拿到劳动所得钱财的时候,是不是都觉得应该的,那么你为商业服务所付出的钱和时间是否也是商业的合理所得。不同之处就在于,钱多钱少的问题,当然钱多钱少给你带来的愉悦和方便程度是不一样的,打taxi和做公交车,自然结果不同。商业重要的一点是市场行为可以有良好的反馈机制,保证事物的价格波动在正常的区间,而慈善不同,你把你的钱捐给某会,某会怎么花,你知道吗,你帮助了谁,谁又反哺社会。你不知道,慈善是个无底洞。世界上总会存在弱的那一拨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商业的进化是帮助弱者改变思维,不是一直来补贴。你不知道怎么做慈善才是有效的,而商业不同,一碗胡辣汤,10块钱卖不动就只能降价出售。这就是市场能有效的促进生产。有生产就能带动就业,弱者就有机会来做出自己的社会贡献。总得来讲,商业的进步就是这个社会带给弱者最大的慈善。


颠覆认知的经济学_第1张图片

接下来这个话题可能会被骂,不过世界的真相就是这样。春运期间火车票的价格还不够高。这一讲我反复听了5遍觉得还是不能够相信一张小小的火车票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这么的赤裸裸。每到春节,大量的人要回家过年,就会形成一个回家的高峰,高速公路堵车,火车站全是人,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有高峰期就有低谷期,经济学当中有个模型叫需求曲线,就是需求与价格的关系,打个比方吧,就清明节期间你去住酒店,酒店的价格可能就比平常要贵,你知道这是高峰期,高峰期商品会涨价,而说到火车票,人们就不能接受,拒绝承认回家过年是商品。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火车票不会免费发给你,而是你需要挤破了头皮排队到地老天荒也不一定能够买到一张小纸片。拿钱买得是什么,商品。政府企业应该无偿提供给社会回家过年服务,的确有企业这么做,但政府会这么做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同样一件商品当价格足够高的时候就变成了奢侈品,当价格足够低得时候就变成了必需品,为什么硬座的人沾满了过道,而软卧车还有空位呢。如果说年三十晚上留在家里过年真的是刚需的话,是不惜一切代价要获得的享受的话,那么他应该在过完年后不惜一切代价呆在家里才叫刚需,或者说你可以早点回家吗,统计来说回家的高峰出现在年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这几天,你完全可以进入腊月就回家呀。当商品的价格足够低而又不可能再增加供应的时候,人们就不得不展开价格以外的竞争手段,最近火热的熊安新区,房子就那么多,能够购买的房源就不多,人们不得不展开价格以外的竞争,就是连夜赶到熊安,给当地人搞好关系,你情我愿才能买到,当火车票价格足够低得时候,人们不得不展开价格以外的竞争就是排队,当整个社会适龄单身女性变少的时候,男性就不得不展开外貌物质以外的竞争就是情商,品质,以及会不会对女孩足够好。


颠覆认知的经济学_第2张图片

今天自然还有很多这种现象,遇到这种现象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确实触及到自身利益的事,思维上多半会向自身的利益靠拢,而做不到接受规律。

你可能感兴趣的:(颠覆认知的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