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钟做个dashboard

工作之余,写个简单的系列,前面几篇是1分钟做个funnel,1分钟做个时间序列,1分钟做个散点图。

图表工具:github搜cboard,或者点击链接,记得顺便star一下支持开源。

由于前几篇已经完成了几个图,组合就是一个dashboard,本文作为小结,稍微多写一些,因为同样是简单的线图、柱图、漏斗图,不同的组合,效果差异很大。

我们举2个例子

一、线+漏斗

生活中dashboard最常见的图是饼图,比如驾驶面板,司机时刻需要关注油量和速度,饼图一目了然,然而互联网的dashboard,一般不追求那么实时(除非你是实时显示风投的钱还剩几块钱,我服),反而是更注重趋势,最常见的图是时间序列的线图。


1分钟做个dashboard_第1张图片
ts

我们有很多场合会监控一个流程里从大到小的几个时间序列线,例如查询量,点击量,支付数量,订单量。当一个异常点需要看详情的时候,加上漏斗图,瞬间就有把线图往z轴转90度,形成截面观察的即视感,注意这是从2d变成3d,也就是跨维度的攻击了。

1分钟做个dashboard_第2张图片
funnel

也许有人会说,柱图如果按顺序排列,也可以看出漏斗的效果,多重柱群也可以看时间趋势,这是没错的。

但是柱图由于同时完成了线图+漏斗的两重作用,反而牺牲了线图的宏观角度,因为离散的柱子是很难看出斜率的,所以柱图通常还是要加线,脑补一下大家经常看到的柱子加上线的图,由于量纲单位经常不同,这时候往往又会用到第二坐标轴。

新手一般很喜欢用第二坐标轴,但是对于数据可视化来说,一个图,两套指标,是非常难以理解,而且容易造成视觉误差的,dashboard里应该尽量避免任何妨碍“一目了然”的事物。

第一点的线加漏斗,已经足够完成一个宏观、微观两相宜的面板,剩下的窍门可用设计原理概括:
1、相关
相关的内容必须紧贴在一起,也就是所谓亲密性,例如关键指标的线和漏斗不能因为美观而分开;
2、对比
相关的基础上,可对比的内容依次放在一起,例如前面的例子,查询-点击是连续步骤,支付-完成是连续步骤,要突出步骤对比,漏斗就是很好的方式,要突出比例对比,饼图是很好的方式;
3、重复
关键的内容群组,不要为了不重复而换不同的图形,例如不同步骤的转化线+漏斗,可以反复出现,合理的重复是提高面板“一目了然”的重要一环,因为无需多次学习;
4、对齐
在相关、对比、重复的基础上,考虑人眼的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路径,通过图表框架对齐来引导用户的视线。这种对齐可以是横向,也可以是圆形,有些玩的很花的面板,其实还是符合用户体验,就是把握准了用户视线不走冤枉路,看的舒服这个原则。

以上也就是CRAP的基本设计原则,不知道的话可以百度一下这个属于互联网基础知识的术语。

二、散点+雷达图

第一点一般是给需求方做的图,那么做数据的时候我们自己用啥呢?个人而言,肯定是散点图。

1分钟做个dashboard_第3张图片
plot

散点图的魅力在于“发现未知”,我们以鸡兔同笼来举例,我们假设这个规律太难,我无法理解鸡兔一共35个头是什么意思,那么我可以取点来映射,比如(1,34)(2,33),取了几个以后,散点图看一下,好巧,竟然隐约有某种规律。同理,鸡兔一共94条腿,那么取点映射(1,92/4)(2,90/4),散点图一下仍然可以看到规律。

中学数学的缺点在于,图形都恰好是一个‘好’的形状,我们姑且不讨论得到好形状的这种概率吧,将点一个个画出来仍然是最好的找规律的方法。在生活中的数据分析里,一般我们会有很多很多个列,形成多组散点图,通过聚类等进一步瞎找规律的做法,会将一部分点归类。

这时候如何直观地观察各种随便归类的效果呢?雷达图很适合。

如下图,用了现在最流行的国乒的雷达图。其实用王者荣耀的雷达图也可以。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每个方向的数字,互相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组合在一起,你会忽然发现,人眼可以识别出有些组合很“尖锐”,代表偏科,有些呢很“扁”,代表有某几个弱点,而面积大小可以粗略看成是所谓”整体实力“。

通过雷达图,将抽象之至的、正常人无法理解的多维向量,变成一个个可感知、可对比的数据可视化--虽然到底对比了什么鬼我们自己也说不出,但就是觉得可以对比。

1分钟做个dashboard_第4张图片
radar

在毫无头绪的数据探索过程中,往往需要散点+分类+雷达来”套“业务需求,有时候一套雷达启发出的业务关联性,是无数线图柱图永远做不到的,试试看,很有趣。

很晚了今天就写到这,谢谢阅读。本系列也先就这样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1分钟做个dashbo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