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机构新政下的困难与挑战

支付机构新政下的困难与挑战_第1张图片
支付机构新政下的困难与挑战

网联的上线,让整个支付行业都在思考在监管下的出路。原本属于收入的备付金集中管存、不再计息,96费改政策的出台直接斩断了手续费的收益,“二清”现象被央行强势打压,支付机构在强监管政策下正逐步规范化。

网联的影响

网联的出现,相当于给了中小型支付机构与支付宝、财付通相同的通道能力,但也同时带来了备付金集中交存的政策。从4月17日开始,备付金集中管存将实施,首批备付金将通过网联平台交存央行。网联将通过2至3年的时间完成对银行直连的取代,实现备付金的完全交存。中小支付机构能否借助平等的通道能力来拓展更多消费场景和用户?拭目以待!

牌照的门槛

前段时间,权威机构曾做过一个调研:大概市场上可供交易的全国范围类支付牌照不会超过20张,全国性支付牌照动辄4-5亿的价格,最高的甚至达到30亿人民币。不仅供方缺乏,需求方也在缩减,居高不下的价格使得罕有企业能够承担。更让中小支付机构纠结的是牌照续展的问题,目前续牌已经到了第四批,在牌照买卖之前会不会出现问题或者被注销?关于续牌困难的媒体报道并非空穴来风。

巨头的挤压

近三年的艾瑞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报告显示,2014—2016支付宝和财付通两者相加占据的市场份额分别是,92.9%、89.0%、92.0%,也就是说支付市场已从百家争鸣发展到微宝双绝。面对支付宝与财付通的强大压力,较大的支付机构向金融领域转型,而中小型支付机构则基本放弃C端市场的产品和服务,直接转型成为支付巨头的代理商与服务商,从而带来聚合支付的崛起。

聚合支付的苦与累

聚合支付是目前最为火热的话题,但手续费难以覆盖成本,盈利能力始终堪忧,很多支付机构选择导入其他增值服务来弥补光靠手续费带来的收入短板。央行发布关于聚合支付的行业文件来规范“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避免聚合支付服务提供商在盈利能力举步维艰的情况下走歪路。消费金融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风控能力要求较高,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和大数据收集能力,基本没有可能成功。

跨境支付的考验

国内支付市场趋于微利,支付机构开始走出国门。面对手续费为2.5%的国际市场,在经历了国内0.6%手续费的惨烈竞争后,支付宝和财付通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全球化布局。而其他支付机构,则紧随双巨头之后陆续登陆国际市场。

面对国际市场的挑战,支付机构困难重重:首先是人才储备,既懂外文又懂支付的人才不可多得;其次是对不同国家消费市场的调研和了解,不能清楚国外商户最希望接受到的服务,就无法制定合理的服务体系;最后是资本支持,没有巨大的资本驱动,开拓陌生市场犹如空中楼阁。

你可能感兴趣的:(支付机构新政下的困难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