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为月未全满原创,欢迎原文转发。任何平台转载请简信联系本人。)
为人父母者,大多对于孩子的青春期战战競競。
君不见,各类报道触目惊心:
心有戚慼焉,推己及人,你有没有过这种担忧:自己的孩子也有些叛逆,若他们稍稍遇挫,会不会就是下一个?
(为便于表述,文中我们用“他”来借指孩子,包括男生和女生。)
他的青春期,对于我们而言有太多的不确定,和太多的担忧。
担心他不好好学习,担心他自我控制能力差,担心他沉迷于游戏,担心他交坏朋友,担心他顶撞老师,担心他和同学闹矛盾,担心他抗挫能力差,担心他想不开……最最担心,他想不开自杀,以及,离家出走。
就算确定他不会做出极端事情,也会心烦他写作文时总是看你走近就捂住,心烦他三言两语就犯冲,心烦他的新三字经“你走开”、“你闭嘴”、“别管我”,心烦你跟他磨破嘴皮子他却一句话也没有,心烦他嫌你啰嗦、out,心烦为什么你千辛万苦拉扯大的他居然像个白眼狼……
于是,“叛逆”一词被我们心安理得地搬出来,套在他身上,结了案。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别人家的孩子”,他语气温和、遇事沉稳、待人有礼、跟父母有说有笑呢?你观察过他们的父母吗?
他们是否如你一般,仍像对待幼儿一般习惯于对长大的孩子事无巨细过度控制,或是拿孩子毫无办法为避免冲突而任其自生自灭?
恐怕,都不是吧。
习惯于过度控制毫不改变,或者任其自生自灭,这是两个极端,均是你在孩子成长期的“不作为”。
你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说过以下话:
“都跟你说少遍了,你就是不听,你看,又**了吧(罗列罪状)”
“搞这些(具体事件,如听歌、看电影)有什么用,浪费时间,做这个能考高分啊!”
“不知道上进,天天上网,你看别人谁谁谁那么自觉,你就不晓得要搞学习啊!”
“我是为你好,换做别人,我才懒得管他。”
“现在翅膀硬了,连话都不跟爸爸妈妈说了,是吧?”
“这么大个人了,喊你搞个**事都搞不好。”
把这些话,请别人对着你一句一句说一遍,再加上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和痛心疾首的表情,看你烦不烦?
没有哪个孩子是生下来就该去跳楼、该去离家出走的,在这些失败的案例背后,问题不见得就出在孩子身上,更多的可能是父母不适当的“作为”——过高的期望就是无望,过度的保护就是无能,过多的干预就是孩子的无奈,过多的指责就是孩子的无措。
青春期的孩子已经下意识地认为自己是个大人了,其实我们只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他当成大人,多一份尊重和耐心。
1、平等沟通是王道
如果父母太强势,总是强迫孩子,孩子的观点得不到表达、或者总是被否定,孩子就会放弃沟通,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表现出来就是叛逆,其实是他在本能地自我保护。
比如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父母不顾有人在场当场斥责孩子,这会让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委屈和愤怒,有可能当场翻脸或顶撞。
若我们能注重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孩子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当孩子内心有了安全感,他才会敞开沟通的心门,才愿意接受父母的意见和建议。
这种非对抗性的环境对父母、孩子都很适合。特别是父亲,他们很少意识到这一点,仍习惯用高压姿态去让孩子服从,其实平等沟通更能避开所谓的“冲突”。
2、少说“不行”,多说“我认为”
有父母经常叹气说:我告诉他要怎么怎么做,对他是百利而无一弊,他也不理睬,真是让人着急啊!
青春期孩子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和父母反着干,通常他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所以他更需要的是一个顾问,而不是总裁。
因此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少对孩子说“不”,若能先赞同孩子的观点,再用“我认为”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要更合适一点。在你发表看法之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下,他为什么会这么做,他这么做后会有什么结果,他期望别人怎么看他,他想从所做的事情中获得什么。
那个太阳和北风比赛让人脱衣服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的吧?父母应该懂得强迫孩子去做效果并不好,若能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去做,心甘情愿的去做,比强迫要好一百倍。
3、试着依赖孩子
对待青春期的孩子,要将他们当成“小大人”,平常你有困难时可以请他帮忙,比如组装家具,可以声称看不懂图纸让他自己动手;打扫的时候,母亲声称搬不动一件东西让孩子帮忙,孩子帮忙后给予鼓励。
这样他会觉得自己所作所为也很有意义,会有成就感。慢慢地责任感也出来了,下次他就会更愿意配合你去做其他事情,而不是事事抗拒。
4、像宽容自己一样宽容孩子
现在有些孩子,抗挫能力差,宽容心不足,一遇挫就情绪激动,遇事喜睚眦必报,比如文中前面的事例。
我们往往要求孩子体谅父母、宽容父母,却不曾想到,我们对他却不够宽容,经常在用自己都达不到的标准在要求孩子,把自己没达到的愿望全部加在他身上,希望他十全十美。
还有,我们在和家人相处时,是否经常抱怨连天,是否经常指责他人的错误?我们就是孩子的榜样,我们无法宽容待人,怎么能要求他宽容待人呢?
当然,有的孩子青春期进入得比较快,有的比较慢,甚至在周期上也不完全相同,父母不能生搬硬套任何经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再多的方法,也不及我们对孩子真切的关心,尽量多抽出些时间来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关注他的内心,尝试着分享他的喜怒哀乐,尝试着做他的朋友,这样他的心门才不是“免进”而是“welcome”。
我们是第一次做父母,虽然没有经验,但是我们都想做个好父母。
请不要再假借“叛逆”之名,心安理得地行自己“不作为”之实了!
跟自己相处了十几年的孩子只有自己最了解——如果我们用心了,孩子一定会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