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冠希的大型骂战,到数以万计网友的口舌之争

从陈冠希的大型骂战,到数以万计网友的口舌之争_第1张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01/

从一开始陈冠希对林志玲发出粗言秽语,到后来女友秦舒培插足事件,紧接着节目代理人发出声明承担责任,直至昨天陈冠希再次暗指林志玲找替罪羊……

我实在不知道,当一件事情真相未明的时候,旁观者应该从哪个角度切入,去揣测,或者剖析所谓的事实?

因此,我不愿意过多谈论陈冠希到底是直率还是无理,也不愿意猜测林志玲究竟是责无旁贷抑或无辜遭殃。

但我想,最值得深思的应该是这一轮骂战底下衍生而来的那些不计其数的小骂战。

从陈冠希的大型骂战,到数以万计网友的口舌之争_第2张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02/

为什么我戒掉了与人争辩的习惯?

曾经我也是一个习惯性据理力争的人,无论对方是交好的朋友,抑或是素昧谋面的陌生人。年轻人热血方刚又年轻气盛,眼里容不下沙子,非要把是非对错掰弄明白,谁跟我对着干,我就骂得他满地找牙。

这也是为什么各大评论区里总不乏一波又一波的大肆互喷讨伐,仿佛随时都会有一触即发的骂战,顷刻间硝烟四起。

然而后来呢,每次争辩完后,并没有带给你多少痛快淋漓,反而是没完没了的言语纠缠,双方倒都成了情绪的奴隶,一番宣泄,全无营养。

于是,我便试着把这个习惯戒了,这并非取自中庸之道,而是君子有所为,亦有所不为。我依然清楚知道自己的底线与立场,只是不再浪费时间和精力,向无关紧要的人解释我的观点和抉择,又或者试图证明自己才是对的,甚至奢望获取全天下人的信服。

最无谓的争斗,就是口舌是非。

有时候觉得,社交圈子里最容易掀起的风波,就是对一件事情在见解上的差别,但大多数话题都是无关对错,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至于各执一词。

曾经有个友人告诉我,他的一个微信同学群竟然为了一道脑筋急转弯的答案而吵翻了天,一些人觉得既然是脑筋急转弯,解题思路肯定不会依照常理,而另一些人却觉得不符合常理的答案根本就不能成立,这实在令人不解,难道就没有人考虑过那道题的感受吗?

于是我想起自己遇到过的最尴尬的口舌之争,竟是在饭桌上,毕竟对我而言,吃不好一顿饭,才是最大的损失。

那天与几个同事一同去下馆子,上菜前先点了几盘地道小吃,这时候隔壁桌一个五岁左右的孩子跑到我们这边,二话不说就端走了我们桌上的一盘萝卜糕,还一不小心在小吴裙子上蹭了油渍,小吴立马就怒了,“谁家的孩子呀,这么没有礼貌。”

不一会儿孩子奶奶走来,把孩子手里的萝卜糕放下,一把将孩子抱了回去。

小王让小吴歇气,“小孩子都那么调皮,还得慢慢教。”

可小吴不乐意了,“你看那个做奶奶的,也不会教孩子道歉,八成就是她把孩子带成这样的,老人家带孩子就是不靠谱,亏得做父母的这么没有责任心。”

小王脸色一变,“你这话就不对了,有时间谁不想自己带孩子啊。”

“你这么大反应做什么,难道我说的没理吗?”

我急忙使了个眼色,一面让小吴收敛,一面让小王别见怪,可接下来,饭桌上就再没有佳肴,徒留尴尬。

后来我私下告诉小吴,小王家就是婆婆带孩子。

人在怒火攻心时最容易受情绪影响,失了理智,等到口不择言,一切都为时已晚。


03/

凡在理论上必须争论的一切,那就干脆用现实生活的实践来解决。——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

曾经有人问我,平常更擅长写哪一类的文章,我答,情感类与生活类居多。

他紧接着问,情感类?你有男朋友吗?

我又答,目前没有。

他听后笑出了声音。一副嘲笑我实战经验不足,妄想纸上谈兵的模样。

如果换作从前,我一定不会就此作罢,至少要在心里刮他上百个耳光,怎么了,没男朋友我就不能写情感类文章了?亲情友情难道就不算是情感类吗?你丫的有没有文化?

可那时候的我,已经不图依靠言语来使人折服,我解释与否,都无伤大雅,你相信与否,我也毫不在乎。与其空口无凭,倒不如踏实苦干。

也许某一天,事实终会让你不齿自己当日所言。


04/

批评呀,激烈的争论中不会产生什么东西。尊重,学习,吸收对方的优点,这都是需要互相的,我是这么想。——日本演员矢野浩二

有一句话这阵子甚是热门,那就是常与同好争高下,不共傻瓜论短长。

那么何谓同好,何谓傻瓜?

在我看来,同好与傻瓜最大的区别,不在于学识的深浅,而是修养的差别,即对人、事、物的主观态度,是互相尊重,还是不由分说、一味抵制。

就如《欢乐颂》安迪曾经劝告邱莹莹少看那些不靠谱的成功学,可邱莹莹却恼羞成怒,指责安迪居高临下,看不起一事无成的她,曲解邱父的一番好意,当时的安迪随即放弃了这场毫无意义的喋喋不休。

你与同好相争,更像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他的话你永远不会觉得刺耳,即使意见不合,也不会伤人伤己,落得面红耳赤。有益的争论,最好的结果不会是输赢或者高下,而是各有所得。

若与傻瓜互论,哪怕事情本身并无对错之分,争论的场面也往往失控,并演变为谩骂,进而朝错误的方向发展,因为他们只在乎口舌上的输赢,以及人们一面倒的认同感。

可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说过,持久的争论,意味着双方都是错的。

修养不足,便很难容得下与自己背道而驰的人,互看不顺眼,一不小心就挑起事端,最后不欢而散。这,就是无益的争辩。

敢于投入有益的争辩,就和勇于从无益的骂战中抽身一样,道不同不相为谋,合不来便各散东西。有很多事情,是非对错都是自在人心,时间有限,何必虚耗在不值得的人或事?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陈冠希的大型骂战,到数以万计网友的口舌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