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的一件事

2017-06-14

你思考过这件事吗?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思考和行动,但我们很少能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的思考与行动是否是正确的?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细思极恐的一件事。因为近期当我反思我的人生经历时,常常会头皮一紧,脊背发凉......

在我小的时候,因为性格的原因吧,懂事和听话的我常常能得到周围亲人和邻居的称赞和表扬。我努力帮父母干家务,不乱跑着玩,不做危险的事,不与别人争吵。

其实当别人家的孩子在疯玩的时候,我内心里是非常向往的。但我为了表现出来自己更懂事一些,常常会压抑自己的想法。

就这样慢慢的我就把得到别人的夸奖和赞扬当成了目标,很少深入独立思考。即使是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和决定也常常被别人所左右,而没有坚持。

于是,自己在人生许多事情的上就因缺少了独立思考,常常为了迎合他人的态度和意见,盲目的做了一些看似正确却违心的决定。

写到这里,真的是脊背一阵发凉......

人生如果比作航行的话,我的船舵是操控在别人的手里的,而还是我主动交出去的,所以后果可想而知,我怎么可能获得有效积累和成长呢?

于是看起来就好像一步错、步步错了......

“进取型人格”和“表现型人格”

根据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 Carol Dweck 的理论,人分为两种观念模式(Mindset):

•  Fixed Mindset(固化观念模式):他们认为一个人的智商基本上是固定的(天定的),后天的努力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  Growth Mindset(成长观念模式)他们认为不管哪方面,都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改善……

现就职于哥伦比亚商学院的 Heidi Grant Halvorson 博士在她的《成功:我们如何达成目标》一书中,基于 Carl Dweck  的理论,将人们分为两种:

Be-good Type(表现型人格):更关注当前的表现,常常因为害怕表现不好而直接放弃……

Be-better Type(进取型人格):更关注将来的结果,所以当前表现不佳并不影响他们继续努力……

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吗?

“表现型人格”的特点:更为在意自己当前的表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做事情的目的更为倾向于为了别人而做。

“表现型人格”的人做事常常不是为了自己的进步,而是为了自己当下的表现得好,也就是说,为了获得更多的认可。就如同我小时候一样,思想和行为关注于别人的表现。无形当中放弃了主动成长、放弃了主动思考。成年之后,在人生的发展上,采过很多坑,现在还在还债中。工作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比如常常有人讲,“给多少钱就干多少活!”殊不知这样的想法,实际上就是为了表现。

“表现型人格”的人容易放弃,因为他们行动的目标是为了别人(看起来为了别人,其实是为了自己得到别人的赞许),于是没有持久的驱动力去做一件事。没有了别人的夸奖和赞许,也就没了目标和动力。

“表现型人格”大多数不会去刻意训练任何别人看不出来的技能,这是多么大的亏啊!

长期来看“表现型人格”的人不会得到有效的积累的,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短期上了。因为别人的评价和态度注定是短期的,有偏差的。

“进取型人格”:更在意的是自己当前的进步过程,更重视自己对自己的评估及其准确性,以便“明天会更好”。

“进取型人格”的人做事是为了自己的进步,做事的收获,最大的部分不是来自于外部的奖励,而是自己的进步;即便是做得不够好的时候,甚至外部只有忽视和鄙视的时候,哪怕是看不见的细微之处都有清晰的进步。

所以“进取型人格”的人更容易获得真正实质意义上的成长,他们是活在未来的人,他们不惧怕别人的看法,不会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长期来看他们必将不断成长,收获成长的复利。获得人生的自由。

从人生一开始,我们都是进取型人格的,只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家庭环境),我们渐渐有了羞耻感,于是不自然的被它所影响,甚至是奴役了。

比如我们常常为了不被人笑话,而做了很多迎合别人的事。怕被朋友疏远,做了许多取悦朋友的事。甚至有一些人长期利用这一点,逼迫你做一些事情,占你的便宜。

随着我们年龄渐渐成长,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表现型人格和进取型人格的混合体。觉得自己在某方面能做好的,是进取型,越做越有自信,就不会把注意力放在别人的态度上。而我们往往在自己做不好的地方是表现型,我们常常害怕自己做不好,而直接就放弃了。

我们了解了进取型人格和表现型人格。以后人生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们也就有了取舍的标准:

选择人生伴侣的时候要选择进取型人格的人,远离表现型人格的人。

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要选择进取型人格的人,远离表现型人格的人。

选择朋友的时候要选择进取型人格的人,远离表现型人格的人。

......

改变从现在开始

现在开始做“进取型人格”的人!

现在起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深入思考,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思考。

从现在起把注意力的焦点放到自己未来的成长上,每一件事都认真的问一下是否对我们的成长有用。

关注别人的意见但不盲从。

提高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强大的元认知能力可以让自己更容易变成进取型人格。

行动起来,接纳自己一开始的笨拙,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要不断挣扎着去改变,要有耐心。这个耐心,可能需要我们一辈子甚至是几辈子的时间才能完成的。(因为七年就是一辈子)

感谢您看到这里,最后奉上笑来老师说过一句话共勉:阅读本身并没有什么用,阅读后的思考、思考后的行动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成功、动机与目标》——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Heidi Grant        Halvorson)

2.《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李笑来

3.微信公众号:《学习学习再学习》—— 李笑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细思极恐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