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养你心中的怪兽

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中提到关于自我疗愈的四念柱法。老师的一些经历自述,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事。


就我自己而言,沉闷、忧愁、悲观是我的性格劣根性底色。对于它我没有办法反抗,可是我也不再刻意去回避。


我需要训练自己掌控情绪的能力,学会调节低落的时候寻找一个怎样的出口,以及,在思考人生的领域,不要让自己走入死胡同,而是让它引导自己走向更坦荡的内在探寻。


我总觉得,一个心里藏着很多事的人,并不会是很累的事情。我承认它会让你辛苦,可是如果你学着与其平和相处,它反而会回馈给你很多让自己激动,甚至觉得对这个世界的探寻又更近了一层的兴奋时刻。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做过一件事,就是在纸上写下让自己恐惧的一件件事,然后在一段时间以后回头翻看,会发现其实大部分的那些险境都没有发生。

我们经常陷入一种没有理由的焦虑或者迷茫,我觉得这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可是如果这份焦虑迷茫持续陷入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那一定是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问题。


把恐惧、焦虑、迷茫具像化,这是一个还蛮可怕的过程。你就如同一个导演,在幻想以及预设那些“貌似即将发生的灾难”,这是比荧幕上的电影要可怕一万倍的事情——因为这个主角是你自己。


可是就如同治疗一场病,总得经历过身心上的难受,或者吃下很苦的药,或者动一场手术,病床上被困住一段时间,然后你才得以被变回从前的所谓日常身份。


这一场释放内在恐惧的过程,到最终的引导,是为了让我们化解掉很多无理由的情绪化,以及更重要的是——你知道采取何种手段,来规避这种焦虑不安,来躲开这份恐惧的来袭。


这本身也是一场练习的过程,先让自己从感性的沉沦中走出来,然后配以理性的指引,不要让自己再去重蹈覆辙。


遇到过好些身边人的状况,每一次恋爱都是一份当时的体验,失去之后也一样难过悲伤,继而让时间为自己疗伤。可是诡异的是,在下一场恋爱当中,他依旧逃不出那场魔咒——犯着同样的错误,经历同样的悲伤,然后再体验这一场场类似的悲伤。


于是会有人说,连恋爱也变得乏味,甚至失去了体验爱的能力。


曾经有个人跟我聊到他现在的婚姻。他说自己曾经有过几个前女友,这些前女友每一次教会他的具体课题都不一样。直到后来遇到现在的妻子的时候,他也会诚心诚意地说上一句:我得感激她们,把我调教成了今天这样的自己。


我觉得与其说感激她们,不如说是他选择了去反思跟梳理,继而完成一场认识自己的过程体验。


这个逻辑就如同人在职场,有些人在一份工作里,就认知到了很多不同层面的收获,而有些人大半辈子做过很多份工作,可是依旧停留在最初时候的那个出发点上。


会有人把这归为格局上的不同,可是我想要表达的是,在我们知道格局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之后,还得提醒自己时刻拿出来——作为生活行为力的指引向导。而不仅仅是去上很多的情商提高课堂,可是生活依旧重复从前的模样。


很多时候我也会感慨,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可是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后来我也会试着去思考,这并非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我的理解逻辑是,我们经历那么多的人生体验,我们明白那么多道理之后,我们的生活其实是有在慢慢变好的。只是人性的脆弱,会让我们每在一段时间建立起来的信心,瞬间被摧毁,继而感叹人生艰难。


可是,如果我们愿意承认这本就是一个希望跟失望交织,相互如齿轮般咬合,并且是流动的状态——那么这份“依旧过不好此生”的悲凉,还是可以得到缓解,甚至是解决的。


大部分的时间里,我们都在评价别人,殊不知我们是在拿自己的立场去代入对方的生活。我们也会被别人评价,可是这份外在的关键词中,又有多少是我们自己愿意认可的部分?


我们永远只愿意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部分——无论是道理也好,他人的叮嘱也罢。


就如这场自我反省里,倘若你不愿意打开那些不完美的自己,那么也就无法用它逆转成为让自己强大的力量。

都说苦难得以给人成长,其实不是的。只有愿意接受苦难以及努力走过来的人,才值得把苦难称作一场“命运馈赠的礼物”。否则,这也不过是把一个人折磨到最后依旧无法安生的怪兽。


以前问起长辈关于生活里的难题,会有人告知你:虽然生活很难,可是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可是如今我更愿意相信的是,我得先知道到底是为何原因“让我觉得生活艰难”,这样之后我才可以想出解决之道,走到最后那一步“好起来”。


你看,我这般悲观消极之人,对待自己的性格弱点,也会想尽办法在其中寻找希望之光,并且是有指引方向的梳理,而并非仅仅是那一句表层的安慰。


安慰对于情绪涌上心头的人而言,可以缓解短暂的疼。可是追究于生活意义与否的主题,我觉得是在于你如何投入其中,接受好坏并存,然后完善出自己的处世哲学。


驯养那只让你恐惧的怪兽,只是为了到最后让自己不会被它干掉。否则人们也不会常谈,我们最大的敌人来自于自己不是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驯养你心中的怪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