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工具与人际关系思考

(来自之前的一个产品计划书,涉及三个方向的思考------之一,社交工具与人际关系)


故事1:人文-重新反思社交--浅互动--更多信息,却更孤独--    

         有人说”社交的本质是孤独感,这就是很多人越社交越孤独原因“--我不完全同意这个观点,因为我觉得我坚持跑步并晒在朋友圈里时一点都不孤独,所以结合这个自身的经历我开始去思考,社交与孤独感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于是几个月前我把qq空间关闭,人人账号停用,想尝试理解如果我拒绝参与社交生活,孤独感将会有什么变化,有趣的是,我发现没什么变化。这期间我观察自己,有社交冲动时同时是不是有孤独感,感到孤独感时是不是一定会有社交冲动,同时存在时的情境和心态是什么,同时不存在时的情境和心态又是什么,然后和曾经经常使用社交工具时的心态进行比较。从中我得到的一些发现,有社交冲动和使用社交工具时大多都伴随着孤独感,以分享快乐或者有特定目的社交时没有孤独感,使用社交工具时与预期的人进行互动可以减少孤独感,无论何时,有孤独感时多伴随着社交冲动,但选择社交工具后孤独感不会消除。这是个有趣的发现,这意味着孤独感与使用社交工具有极大的相关性,但遗憾的是,绝大部分带着消除孤独感而选择社交工具的人只会失望而归。     

          上面的发现其实并不新颖,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但人们并没有在感觉到孤独感时主动拒绝社交工具,因为当前的社交工具从摆脱孤独感角度依然是有效的,只是经常失灵。所以在实验中,我也一直在观察和思考,社交工具究竟通过什么方式帮助人们摆脱了孤独感,如果可以找到这个因素,那么当前社交工具就有进一步的改进空间,或者存在一个新的细分的社交服务市场。综合实验的观察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我发现有两个主要因素在影响着我们的社交满意度---社交预期和有效互动。社交预期指能否和自己预期的或关心的对象进行互动;有效互动指互动方式的有效性,如形式上文字小于语音小于视频小于面对面,趣味上文字小于表情小于游戏协作等。所以,信息只是社交的纽带而不是核心,社交的核心应是最大限度满足社交预期并提高互动的有效性。某种程度上,必须和人发生某种更真实的关系,而不是如一座座只能遥远眺望的孤岛。     

         因此从文化基因上,我们的产品将致力于通过后台算法,功能设计等提高用户的社交预期匹配度;通过后台算法,功能设计,和交互体验提高互动有效性;通过互动的内容创新,如同时引导线下互动,趣味地点选择,线上共同测试,异步协同游戏,趣味时间拍卖等等丰富用户的互动形式,给用户提供持续的新鲜感。从用户心理根源去挖掘需求永远是我们产品设计的出发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交工具与人际关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