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富养,不如适可而养

一个朋友的女儿阿珊,跟女儿同年级,她的奖状证书超过200份,金牌近五十枚,多是文体教育局、广东省体育局颁发的重量级的证书。文化课方面,三科平日里测试,基本满分。

这是我见过的开着宝马、住着别墅,经济条件特别优越、父母亲素养高、又格外重视教育的家庭。

阿珊的母亲在阿珊没出娘胎时就开始教她太极,出生后,更是坚持教阿珊练太极拳武当剑,成为同年人里的佼佼者,经常获得比赛的金奖。

而且,阿珊的母亲在国画绘画方面,也颇有功底,她画的唐代仕女图、牡丹、菊花、梅花等,都有种笔下生妖的灵动。


阿珊母亲的国画牡丹

阿珊在太极拳、武当剑、笛子、芭蕾舞、书法、漫画、英语、奥数、计算机编程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努力……除却少年宫常规的培训外,她的父母提供给她的教育机会,优于很多普通家庭,比如英文外教课、比如笛子课,一节课三四百是常态。

或许你会说孩子的快乐童年很重要之类的。可谁说才艺多而精的孩子不快乐呢?谁又敢说追着电视看、抱着IPAD打游戏的孩子童年会更快乐呢?优秀的人,更有选择和创造快乐的能力。

阿珊已经将优秀当成一种习惯,尽管,在我看来,她的出身本身已经甩开同年很多人一大截,但是,她的努力、她母亲的努力,让我感到一种敬佩,甚至是不安。比如说,阿珊的语文数学英文考试98.5分这样的成绩,都是要挨批评的,原因是:明明可以考满分的呀?为什么没有考满分呢?没有考满分,或者说数学没有100+10分这样的分数,都是要写反思的……典型的人们常说的:有钱、优秀、美丽,还比你努力的一类人。

穷养富养,不如适可而养_第1张图片
阿珊母亲的国画菊花

孩子的优秀,在于父母亲的引导。拿我自身情况说,我家肯定做不到长期投资一节课三四百请大师级别的老师教授女儿学古筝英文奥数等。而且,我自身并没有特别优秀的特长教给子女。

谈什么穷养富养,一般人家只能是有什么样的条件就怎么养,不能盲目追求富养,因为养不起,更不能不尽量创造富养的条件,因为输不起。说到底,所谓的孩子的起跑线归根结底是父母亲决定的。

假期回家探亲,跟姑姑唠嗑,姑姑说起两个表弟教育上的往事。大表弟考重点高中差几分,不想去原录取的普通高中的重点班就读。姑姑拼劲全力,托人找关系,付出一万元的“借读费”后,大表弟就读重点高中,三年后顺利考入中国地质大学本科。

小表弟初考只进了普高的调节线,另外花钱买的高中就读学位,高考失败,且不愿复读,扬言安排复读就跳楼。但在姑父的压制下,最终被押去一中复读,一年后考入中南民族大学本科。

前者,父母遵从孩子的潜在意愿、为孩子的选择助攻;后者,父母违背孩子的不良意愿,帮孩子做选择。事实证明,这两者都很成功。父母在关键时刻为孩子的指引尤为重要,任何时候投资教育都是正确的选择。

于我,不刻意而为进行穷养或富养,而是根据自身的家庭经济条件以及自身的能力范围,尽量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尽量提高身为父母所应具备的素养,适可而养。

你可能感兴趣的:(穷养富养,不如适可而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