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文明》系列第2篇:它是在中国人血液里流淌了4000多年的信仰,不是什么迷信!

还是从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聊天”这个词说起吧,很少有人去对这样的词语刨根问底,不知道你想过没有,“聊天”这个词是怎么来?为什么不用“聊地”来代表沟通交流呢,非得用“聊天”?天是什么?

对于聊天的来历,有两个推测,第一个是这样的:在氏族部落那个时代,电是肯定没有的,与电相关的现代通讯工具无从谈起,白天采桑、种地、狩猎没时间,晚上酒足饭饱之后,总不能倒头就睡吧,年轻男女之间也需要有单独交流的时间。那只有晚上有大把时间,但是晚上除了星空明亮,其他一团漆黑,所以小年轻也只有相约一起去看看流星雨,数一数天上的星星,聊一聊星空里的故事了。久而久之聊天成了习惯。

另外一种推测是:在氏族部落早期那个时代,执掌天文和历法的基本都是首领级别的人物,向族人解释天文现象、宣教历法,不能说天天都要做,在生产生活中肯定是经常要做的,时间一长,这种聊天文历法的方式就约定俗成滴成了与人交流的代名词,那时候的人们见面的口头禅肯定不是“吃了没有”,也许打招呼用的就是“聊天了没有”。我个人更倾向于这个。

不过氏族部落社会的早期,还没有提出“天”的概念,那“天”的概念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这个也是尧帝他老人家提出的。上一篇讲到,尧帝用“德”统一了世俗世界的行为准则,那人们的精神世界怎么办呢?那个万邦林立的时代,每个部落族群都有自己信仰的神灵,而且神灵只护佑本部族,对他部族而言有可能形成伤害,信仰的问题不统一,华夏大地终将还是一盘散沙,迟早会乱。所以经过尧和大臣观察研究,提出了“天”的概念,首先,从礼法的角度赋予了天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地位,天位于诸神之上,是诸神的统领,地之上,天最大,只有天下共主才有祭天的资格。其次,通过长期的观察天象,总结制定了新的历法,并以新的历法为基础制定了朔政和月令体系,使得人们的时间、生产、生活与天密切的联系在一起,而且这种联系和影响是理性,可触摸的,不是单纯的神话。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按这个时间去播种,就可能有个好收成,错过这个时令,要么减产,要么绝收,这就是“天”的权威,而且这种权威是理性可感知的。新的天文历法的准确性和广泛的适用范围,使得华夏族群共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得以形成,同时还拓展了族群的范围,这个的社会意义很大,这是共同文明的基础。通过这种准确、理性可触摸的联系,无疑更强化了对“天”至高无上权威性的认可,敬天、法天而行成为每一个人必须履行的义务,获得上下一致的认可。这样,以“天”为中心的天道信仰就建立起来了,有了天,才会出现“天下”的概念,“天下”逐渐由地理概念演变为一种文明的概念,即以同一信仰为核心的共同生活秩序,简单滴讲就是由同一文化纽带联系在一起的人,比如我们中国古人讲的天下,就是中国文化能波及到范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道是客观规律的总结,和迷信是两码事,不明白不能信口开河乱讲。把天道和人道剥离开,强调:人受命于天,人道必须无条件服从天道,赋予天道至高无上的地位,为后世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稳定奠定了信仰的基础。

点击下面链接,看本系列其他文章

1、《失落的文明》系列第1篇:从德说起

天山老狼,关注人文历史,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坚持高标准原创干货,欢迎关注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失落的文明》系列第2篇:它是在中国人血液里流淌了4000多年的信仰,不是什么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