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对话》读书笔记


《关键对话》读书笔记_第1张图片
《关键对话》思维导图1.0

图书信息:

书名: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原书第2版)

作者:(美)科里·帕特森(Kerry Patterson)

约瑟夫·格雷尼(Joseph Grenny)

罗恩·麦克米兰(Ron McMillan)

艾尔·史威茨勒(Al Switzler)

ISBN:9787111378457

开本:16开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5



刚刚开始接触销售岗位,被公司的培训和客户的诉求搞得头昏脑涨。与《关键对话》纯属偶遇。或许真是应了那句“关注什么,你的周围就有什么”。

《关键对话》按着我读书的分类,几乎可以算是工具书了。全书充斥着大量的实例,每一条观点都用或大或小的“实战”对话予以说明或是反证,切实的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宗旨。

书中的很多例子被反复琢磨过,虽然看上去有些想当然的嫌疑,不过仍是十分有参考意义。

对我而言初次接触的观点:


1.对话的气氛重于对话的内容

书中用了两章来讲述如何判断气氛是否安全以及如何营造对话的安全感,安全感这个词也是贯穿整部书的一个关键词。

虽然这个观点本身对我而言也足够新鲜,不过真正让我在意的是作者针对一些谈话中的负性反应所给出的归因。很多让我觉得棘手的客户反应,原来不一定是因为我的表述有问题或是他们的性格有问题,而是谈话的氛围让他们觉得不安全。

这种对沉默和暴力的重新定义,真的是救了我一命。


2.对比法

如果安全感是一种类似于“道”的感觉,对比法就是一种十分纯粹的“术”。

“我不希望……我希望……我觉得……你是这样认为的吗?”

书中甚至明确的写出了这样的填空造句一般的模板。足见这个表述方法的实用与重要。

一向认为话由心生的我,第一次使用这种句式去处理生活中的一个棘手的谈话时,觉得大幕在眼前缓缓拉开。将复杂和纠结的心情套入这个“公式”,确实可以帮助我更好的与人沟通。这种看似僵化的表达,非但没有阻碍我情感的表达,反而让情绪变得更加流畅温和。

关于对比法,书中强调了两点,我认为比较重要,是初学者很容易犯的错误。

其一:将对比法与道歉混淆。

实际上,“我不希望让你觉得……”的这一部分,正是对比法的重点所在,这种表述与道歉相似,但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的作用在于营造安全氛围,如前所说,安全氛围是关键对话得以真正进行的基础。

“我希望……”的部分,则是确立共同目标。用销售一个老生常谈却有效的观点来说,把脚放进对方的鞋子里。对话的目的是为了双方共同的目的,而这正是我希望的部分需要完成的工作。

其二:切记不要收回自己说过的话

“其实这事儿也没那么严重”——这句话我可是总说,我经常将我不希望的部分用这种方式说出来,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有很大很大的区别,我相信,看到这里的你也一定发现了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如果你还没有意识到,真诚建议,去看看这本书。


3.综合表述法

综合表述法,就是对比法的2.0版本,更加细致,更加周到。

分享事实→说出想法→征询观点→做出试探→鼓励尝试

关于分享事实,其实在控制想法的一章中已经初现端倪。

分割事实与感受,是情绪对话得以展开的前提。这一点我觉得需要勤加练习,毕竟我们的大脑对此的加工实在太迅速,而情绪浓郁的状态下,我们真的很难保证自己可以观照到自己脑中的究竟是事实还是想法。

这种练习是必要的,也是回报颇丰的。而且由此也引出《关键对话》中的另一个观点。

这个观点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只是我看过之后的一种感觉。


4.你也同样很重要

销售也好,为人处世之道也好,甚至本书的大部分内容也在一直强调一种换位思考与关心对方。

但是我却觉得,在强调对话中的安全与倾听的重要时,自己的安全感以及倾听自己真正的心声,对于沟通的有效进行也是至关重要。

比如割裂事实与想法。

虽然乍看书中的表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沟通中,与对方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可这种做法也未尝不是一种自我观照,明白自己的心情和自己的目的。

如果真的强调对话沟通双方的平等,那么投注在自己身上的注意力,也不该比投注在对方身上的少。

区别不过是,以前是将自己作为话题的中心,而现在要将自己变作头脑的一端。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键对话》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