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10万点暴击伤害,一点新意没有,老掉牙的事情,我都不好意思说出口。
无非就是在哪个瞬间发现自己写的特别不好,差距特别特别大,远远超过自己以为的差距。(而参照物可以是任意一个自己一开始没有觉得文笔有多好的作者的文章)
所以,发现自己写得不好受打击这事根本不太值得提起,这是一件比较普通和正常的事情。
不过呢,在我思考这事的时候,倒是顿悟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理论,值得说道说道。
十坑理论。
我们站在写作的起点,望向写得比较好的终点,中间有10个大坑。
第一个坑,50米深。
我们可能努力了一段时间,比如几个月,终于把这个坑填满了,然后我们高高兴兴走向了第二个坑。
在我们惯常的、正常的思维里面,无非就是10个坑嘛,每一个50米深,我们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一个一个填满就好了,这样我们就能到达幸福的终点了。
结果呢,我们填满第一个坑走到第二个坑边上一看,100米深,那一瞬间,心理防线基本瞬间就垮了。
10万点暴击伤害,来自于这里。
接着,运用心智、运用积累,仔细思考这个事情。
得出结论:
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有10个坑需要填,第一个坑50米深,第二个坑100米深,第三个坑200米深,第四个坑400米深,依此类推,每一个坑比上一个坑深一倍。
有了这个认识后,到了下一个阶段,发现任务艰巨程度比当前阶段大一倍,也就比较能够泰然处之了。
古语有云,行百里者半九十。
这句话我亲身验证过很多次,所以很多年以来都是坚信不疑的。
放到这里就更有意思了,假设每个坑的直径一样,那么,第十个坑的总深度即总工作量,刚好比前九个坑的总和还大一些,即刚好超过了一半。
一方面,我更加直观的认识了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句话,另一方面,以后再发现自己文笔差的时候,应该就不至于受到现在这么多的伤害了。
所谓文笔差,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更为准确的说法是,通过文笔的差异,发现自己和对标作者在阅读量、阅读深度的方面有天壤之别,从而受到了打击。
金山一角。
在第141篇文章的末尾,我已经意识到,需要查一查安全感这事。
刚好前天早上我准备继续写“读专栏”系列的文章,而当天最新推送的专栏是“你人生最重的枷锁是什么”,主要讲的就是安全感。
而很有意思的,以笑来同学的风格,写这么一篇专栏,里面竟然没有关于安全感的定义。
所以,为了写好当天的文章,我需要先知道“安全感”的定义是什么。
而所谓金山一角,指的就是这个。
事实上,我仅仅打开了百度百科中关于安全感的解释,就已经被震撼到了。
本来,我以为安全感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概念,三言两语应该就可以解释清楚了。
结果,我在看的过程中发现,
弗洛伊德、弗洛姆、霍尼、沙利文、埃里克森、马斯洛,
大批顶尖的心理学家都研究过这个问题。
那种感觉很好,就仿佛安全感这个概念是一条线,把许许多多那些如珍珠般散落的心理学家都串了起来,很惊喜。
顺着安全感这条主线,以后再去研究这些心理学家及其著作就方便多了。
在整个百度百科中,我最受益的一点是:
缺乏安全感的表现:焦虑。
这一点真的是给了我很大很大的启发。
我想,我是遇到过焦虑这事很多次了,以往从来都是束手无策。
但是,现在知道焦虑的原因是缺乏安全感了,那么问题就很好解决了。
不管自己是因为什么事情而焦虑,只需要想想自己在什么方面又缺乏安全感了,然后在这个方面接纳自己,接着,顿时焦虑就一扫而空了。
然后又看完了知乎上虽从不精准但胜在多样的关于安全感的回答。
其中最受益的一个,是提到了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简单的说,你焦虑、你烦恼,其实这些都是你的心自己产生给自己的。
外界从来没有能力让你焦虑,只有你的心有能力让你焦虑,所以,一切的正面、负面(特别是负面)感受都是你的心自己产生的,与外界无关,是谓心外无物。
我甚至理解为,王阳明的心学,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从研究安全感而来的。
接着,在维基百科上用中文和英文分别搜了安全感,很奇怪,都没有词条,这个需要后续再继续研究一下。
然后,用“笑来搜”搜索了一下“安全感”,然后又是满满的收获。
比如,发现笑来的那本《托福iBT高分作文》真的很有意思:
(其实这些作文也是笑来的思考结晶)
比如,发现在《原则》中对安全感也有涉及:
(不用担心群友嘲笑我周目标没达成,有那个功夫,应该立马再多写几行字)
比如,发现了这本甚至可以改变每一个人命运的书:
(整本书都是在阐述如何增加各个方面的安全感,按书里说的做到之后,即可清除一个人所有的焦虑)
最后,又顺手搜了一下“惊喜”,就发现,原来关于惊喜的内容,小溪还远远没有写完:
收获比较多,关于焦虑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关于心外无物,关于《对生命说是》这本书,关于笑来搜。
1800元入账~ 对生命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