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羔羊》:走出内心的囚牢

《沉默的羔羊》:走出内心的囚牢_第1张图片
      “当羔羊安静下来,你是否听到心灵最暗处的呐喊和低语?”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弱小的自己,那么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如何去面对它呢?乔纳森·戴米执导的电影《沉默的羔羊》讲述了FBI实习女探员克拉丽斯,在精神病犯罪嫌疑人同时也是心理学医生汉尼拔的帮助下,抓捕连环杀人凶手“水牛比尔”的故事。将克拉丽斯克服内心的胆怯,去拯救弱者的历程贯穿于影片;“不去逃避和曲解内心的弱小,克服内心沉默的羔羊”的主题得到了很好地诠释。

《沉默的羔羊》:走出内心的囚牢_第2张图片
《沉默的羔羊》海报

        作为一部悬疑片,影片对于光线的运用还是比较典型的。无论是克拉丽斯第一次去见汉尼拔时,红色的灯光布满画面,形成的压迫感;还是用顶光照射汉尼拔形成的一种神秘恐怖的人物特点,都很好地将悬疑的气氛调动起来,将观众带入情境中,而这两处光线的运用,也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出克拉丽斯为了去拯救内心不断呼救的羔羊,而鼓足勇气克服胆怯迈出的第一步,为主题中克服胆怯做了较好的铺垫。

《沉默的羔羊》:走出内心的囚牢_第3张图片
《沉默的羔羊》剧照

        悬疑惊悚的气氛同时也通过大量的特写镜头表现出来。当汉尼拔和克拉丽斯最后一次见面时,汉尼拔迫使克拉丽斯敞开心扉,述说内心羔羊的故事,刺激其让羔羊不再沉默——而这也是全片的一个转折和高潮。在叙述这一段的对话时,影片对两人的面部都采用了特写。从一开始镜头对汉尼拔面部逐步推进,到后来通过切换将汉尼拔的面部放大,汉尼拔对克拉丽斯内心世界的步步逼近也得到了直达人心的体现。而对汉尼拔和克拉丽斯的特写也有细微的差异,汉尼拔的特写相对更为突出,给人一种“汉尼拔占据着主动权”的直观感受,更好地将人物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也是汉尼拔引导克拉丽斯走出内心困境,克服内心恐惧,去使羔羊不再沉默的情节清晰展现在观众面前,主题的表达得到了很好地效果。

《沉默的羔羊》:走出内心的囚牢_第4张图片
《沉默的羔羊》剧照

        影片对于视角拍摄的选择也是十分巧妙的。影片中多处使用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拍摄,通过人物的视野使观众身临其境,更好地营造一种紧张的氛围,使观众更好体悟人物内心,从而使主题传达得更有效率。例如,当克拉丽斯走进车库,昏暗的车间只被微弱的手电筒灯光照亮,被局限住的视野给人一种压迫感和紧张感;再比如水牛比尔关上灯后通过夜视镜观察克拉丽斯,幽绿色的视野给人一种恐怖的感觉,一种猎人的逼近所营造的压迫感油然而生。这些紧张气氛的营造都很好地让观众成为画面人物本身,体会人物心理的同时,感受其蜕变的过程,主题的表达自然而然刻入观众脑海。

《沉默的羔羊》:走出内心的囚牢_第5张图片
《沉默的羔羊》剧照

        总体来说,影片对于紧张气氛的塑造还是十分成功的,但并没有太多亮点,属于经典的悬疑惊悚类影片的拍摄手法。除此之外,影片中也有细微的不足,例如在光线运用方面,警察发现同事被杀并吊起来时,从后向前打的白色散光更多的是为了画面的一个美感,而缺失了现实逻辑。尽管如此,它依旧不失为一部经典悬疑力作。

《沉默的羔羊》:走出内心的囚牢_第6张图片
《沉默的羔羊》剧照

        正如影片所说,每个人内心都有沉默的羔羊,它们可以是你的弱小,你的胆怯,你的童年阴影,你的心理扭曲……但当它们沉默,你又该如何让它们开口,是克服还是逃避想必影片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现在,请你告诉我,你的羔羊停止哭泣了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沉默的羔羊》:走出内心的囚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