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有个重口黑色故事,你想听一下吗?

说到恰克·帕拉尼克兴许没几个人知道,但提及《搏击俱乐部》就会有不少人知道,那大胆疯狂的情节设计,细致入微的伏笔刻画,一句“welcome to Fight Club!”不知激起了多少热血,而这部疯狂电影的编剧就是恰克·帕拉尼克。

而今天我想聊的不是他笔下的剧本,而是小说,一本黑暗至极的小说。

我这有个重口黑色故事,你想听一下吗?_第1张图片
原谅我(懒)没找到清晰的图

起初我第一眼看到书名的时候,一度以为是本医疗科普书,谁叫他起了个奇怪的名字——《肠子》,但当我阅读完整本书后发现自己把作者想得过于善良了。

在书中他仍然保持着独特的创作风格,大胆、疯狂又黑暗,而故事内容精巧又饱满,看似混乱却又暗中有序。

这里有个庞大的故事,故事中没有主角,零星的碎片拼成一副讽刺的画作;没有姓名,奇怪的代号暗示着每人背后的故事。

一段名为“作家研习营”的体验,三个月封闭的环境,远离尘世的纷扰,安心创作。

可是一切真的会如此顺利吗?

寂静的午夜,大巴车穿梭于城市的角落,上车的体验者都只许带两个手提箱的行李,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终点与细节,好像只有坐在角落里的那个叫做魏提尔的老人知道些什么。

每个人都心怀鬼胎各有城府,终诱发了这场人性斗争,这场体验从起初就注定不会是一场平凡的故事。

说到人性斗争,我能想到的就是近几年大热的“游戏”系列作品,担心这本书最终也会陷入俗套,但恰克·帕拉尼克的叛逆使整本书都在逆读者思路而为

研习营中,本有着充分的食物和基本的生活条件,就像书中最后所说“原本就很安全”,当进入不久之后,就有人提出了退出,却遭到了魏提尔先生的拒绝,随着魏提尔的诱导,慢慢有人开始讲述起了自己的故事。

原来来到这来的人中不光有想写作的,还有些在逃避些什么的。

有的在被警察和黑帮追杀,恨不得封锁这里,所以破坏门锁、剪断电话线,而有的人则是想逼魏提尔先生放他们出去,才浪费食物、破坏环境,看似目的大相径庭,却共同将这场体验推上了绝望的高潮

一段时间过后,当人们发现出口封锁、断绝通讯,甚至断了食物和净水,可是将他们带到此处的魏提尔先生却不急不躁,他们料定一定有人看着他们,或者时间一到肯定会有人来救援。

所以当第一个死者出现时,这群疯子好像不谋而合的知道怎么创作出旷世奇作了——把自己塑造成悲剧的主角,眼前发生的一切灾难都是铺垫

他们幻想着着会有人买下自己这段经历,拍成电影,而他们现在身处的这栋房子,一定也会成为大热的旅游景点,死者成为故事中与命运抗争的壮烈英雄,所以他们要让自己惨一点、再惨一点,这样才能让以后出演自己的明星感到有难度。

为了让故事更加饱满,他们甚至虚构了邪恶势力亡灵爱情

好像作者一开始就是在跟读者对着干,就是不按照常规出牌,甚至让我觉得作者好像是在刻意讽刺那些固有套路。

他们虽然没有互相残杀,却对于死亡袖手旁观。唯一一次拦截死亡,还是因为大家才吃饱,现在死了人可没有地方保鲜尸体,会造成浪费

这群疯子从不食尸体到等待着死尸,疯狂的节奏一直带动着整个剧情的发展。

故事不停在讲述,没有人为自己的罪行而忏悔,唯有喷嚏小姐讲述了一个关于悔恨与真情的故事,所以魏提尔先生牵起了她的手,她是他这场实验中唯一想救赎的人,却终没能将她从这群疯子里带走。

“又一次失败的一场实验。”

看到结尾的时候才发现,没有什么幕后镜头,也没人会在三个月后去救他们,能救他们的只有自己,所谓的等待只是无尽的黑暗。

这大概就是这本黑暗故事的大框架,可更为让我想聊的是其中几个体验者的小故事。

今先卖个关子,明天深夜再细聊吧,各位晚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这有个重口黑色故事,你想听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