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温暖又残忍

今天偶然看到一本书——《皮囊》,想起前两日和儿子讨论成长的滋味和人生的意义。

懵懂少年刚刚开始思考人生重大问题,正在迷茫之中。

儿子说:归根结底,人是由一堆物质原子排列组合而成,和一块石头并无区别。从宇宙的诞生到地球的形成,从生命的出现直到人类的进化,我们所处的太阳系乃至银河系,终将归于沉寂。所谓人生,并没有什么意义。

我惊讶于他这么早就知道了真相,问:那么,既然人生毫无意义,为什么我们不去死呢?

答:因为每个人终究要死亡,那个确定的结果已经在终点等着我们了,所以不必着急。

问:那么既然如此,我们何必来这世上走这一遭呢?

答:我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我的意志所决定的……

问:是啊,每个人都不能决定自己的出生。那么,所谓的人的“灵魂”,究竟存在不存在呢?我们这个皮囊内的“精神意志”又是怎么一回事?

儿子哑然……14岁的儿子,开始思考这些人生重大问题,还未得到他的答案。但是他的一些想法在我看来似乎悲观了一点,也许是有关宇宙的科普著作看多了……回到本文开头,这本书的书名——“皮囊”二字吸引了我,忍不住想看看作者是怎么看待这些问题的,也许能让我在跟儿子讨论这些问题时得到启发。

《皮囊》的作者蔡崇达,1982年生人,福建泉州人,这本书是他出版的第一本随笔集,一共有十四篇文章,我一口气读了前面五篇:《皮囊》、《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我的神明朋友》。三十五岁的年轻人,经历了一些沧桑世事,有着闽南少年强劲硬气的笔力。这五篇文章均为作者的回忆,写自己的太婆、父亲和母亲。

《皮囊》写作者的太婆(姥姥的母亲)活了99岁去世。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作者问阿太,姥姥死了为什么不难过,她说“因为我很舍得”。阿太还说,“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才。”这些简单的话语,可以从中体会到阿太,在她将近百年的人生中所经历的苦难。也许有时候,人生苦长,却又必须承受,因为这是命运。

作者写自己的母亲,不顾自家的房子有可能一年半载之后就要被拆迁,不顾家里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花钱,坚持一定要把房子盖到全村最高的四层,要在大门放上刻着父亲和母亲两个人名字的石刻对联。仿佛只有这样,方使一个贫穷的家庭在全村人面前能够高高昂起自己尊严的头,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母亲对父亲的爱情。“人活着就是为了一口气,这口气比什么都值得。”父母一些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背后,是他们从苦难中收获的人生哲学,和解方能带来抚慰。

作者写自己的父亲,年轻的时候离家出走做生意,然后回来,然后中风、残疾,写父亲的挣扎,对疾病的抗争,全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后来向命运认输,退行为一个孩子,然后离去。父亲在台风天仍然拖着残疾的身体,执拗地出门锻炼身体,任凭台风把自己摔在路上,纵然不认命,冥冥中多少无奈!

作者写从小生长在闽南海边渔村的母亲,从不畏惧天地的狂野少女,成为笃信乡间各种祠堂庙宇里的各种神灵的妇人,在父亲去世后,执着地帮父亲赎罪,以此排遣思念。

这些文章,有时候分不清是作者真实的回忆,还是小说,平凡的故事里,赋予了一些魔幻的色彩。读着他人的故事,回望着我的亲人,我的来路,我的故乡。想起我的奶奶,我的姥姥,我的父亲和母亲,想起他们一生的坎坷、挣扎,希望和绝望。生命就是这样一代一代轮回,不能失掉的,是皮囊里面的那颗心。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14天)

回忆,温暖又残忍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忆,温暖又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