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以类聚

继续味如嚼蜡似的品读搞定三。。

这书本身没什么不好,但是都是理论化的东西,自己不动手,也很难搞明白,反过来说,实际操作后再读,才发现,哦,原来是这么回事。。

这回读第六章。这章主要讲分类。

按照艾伦老爷爷的理论,结合我自己的使用,来说说我的理解吧。

首先从两个大的维度来划分,OmniFocus里叫项目和上下文(标签,也就是情境),对应到书里就是图中的“结果”和“行动”。

要不说书就是书呢,高度就是不一样。自己在使用过程中的项目和情境,其实就分别是以结果为导向,和以行动为导向,这两大类别。一个是“我想拿到什么结果”,一个是“我可以在这个情境下做”。

以结果为导向的,再细化就是按照之前章节里讲的5万英尺高空理论进行分类。当然书里给出的分类建议,并没有把“紧急事件”作为一个项目,而是把“等待清单”列了出来。在我自己的实践上,我还是把“紧急事件”当作了项目,这样从跑道开始,一一对应上5万英尺高空。

紧急事件

我会把一些需要马上处理的事情,放到紧急事件(跑道)里。

项目

我把重要的事情列出来放在项目(1万英尺)里进行管理,这里面的事情大多都是重要而不紧急的,也是之前最容易拖延的。按照艾伦老爷爷的定义

这里面是一个人,承诺的要完成的所有必须分步执行的事务。

所以我会把我公司正在做和即将开展的项目,我个人的学习成长计划,以及现在正在开展的学习践行任务,等等,都分解成一个个的子项目,然后在这里进行管理。

关注

之后关注(2万英尺),这里面是我确定要做,而且在未来的几个月或者一年内就要做的事情。

目标、梦想和宗旨

这三个分类,就对应到个人的梦想仓库了,书中也有提到,类似于“藏宝图”或“心灵地图”了

以行动为导向,是我们通过情境(上下文或标签),找到合适于当下所做的合适的事情。比如说我准备去打个电话,那我可以看看电话情境上,有多少可以一起打的电话;我甚至会有一个“发呆”的情境,如果自己现在无所事事的呆着,也是可以处理一些事情的。这里还有个情境,书上叫“等待”,我管它叫“授权与委托”——专门管理那些需要让别人去处理的事情。

当然,这是一件事情从“行动”和“结果”两个角度去考虑的分类,书中还给出了其它的清单建议,例如“参考资料”、“将来也许”等。

将来也许

还记得上回我们说的收集,那收集到收件箱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清空收件箱。那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事情我不确定是不是要做,但是我又不想删除掉它,就可以放到这个清单里。

参考资料

这里面有很多用作参考的清单,例如我会把外出要打包的东西,列出来放到这里面。当然国内外出和出国的清单也不一样,所以我也会分国内长短期外出,以及出国,这几类参考清单。

你可能感兴趣的:(事以类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