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
楚妈在2015年就学完了正面管教家长系统课,虽然当时老师在课上说过启发式问题很有效,但因为楚妈没有践行,所以并没有把这个工具很好地运用起来,直到2016年9月在讲师认证班上听到了美国导师Lori再一次强调启发式问题的有效性,楚妈才开始重视这个工具,最近在和楚妞的各种“博弈”中不断践行,才发现这个工具真的好用到哭。。。
情景再现
情景一:
晚上,睡觉前。
楚爸和楚妞在卧室里玩过家家,摆了一床的毛绒玩具,都是楚妞最近特别钟爱的小猪佩奇和她的朋友们。
楚妈一看到了九点,就对楚妞说:“宝贝,已经到九点了,我们该睡觉啦。”
楚妞玩得正兴奋呢,当然不肯睡,就找借口说:“妈妈你看,小猪佩奇和她的朋友们把我的被窝都占满了,我没法睡觉。”
楚妈点点头,说:“嗯,妈妈注意到了,那你觉得该怎么办呢?”
楚妞没有回答。(很显然,她非常不愿意现在就去睡觉)
楚妈继续说:“我们该怎么做既可以让佩奇和她的朋友们好好睡觉,同时你也可以好好睡觉呢?你能想出好办法吗?”
楚妞想了一会,说:“妈妈,我想到办法啦,乔治和凯迪给爸爸抱着睡,佩奇和苏茜给你抱着睡,我抱着瑞贝卡和佩德罗睡。”(都是动画片《小猪佩奇》中动物角色的名字,如果你经常陪孩子看这部动画片,一定对这些名字非常熟悉哈)
然后,我们就各自抱着各自的玩具,愉快地钻进了被窝,过了一会楚妞就睡着了,当然,手里还抱着她的毛绒玩具。
情景二:
周六,和楚妞约定好的“小猪佩奇日”。(为了控制楚妞看动画片,楚妈和她约定了每周六可以看半个小时,其他时间都不能看,但是这周因为她滴了散瞳的眼药水,所以即使是周六也不能看)
楚妈正在沙发上看书,楚妞走过来说:“妈妈,我想看《小猪佩奇》。”
楚妈放下书,认真地看着她说:“医生阿姨说了,这一个月内不能看电视哦。”
楚妞当然不愿意,可怜兮兮地说:“妈妈,我就看两集。”
楚妈有点心软,但是为了保护她的眼睛必须不能看,就问她:“妈妈知道你不能看小猪佩奇很难过,那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保护你的眼睛又能让你开心呢?”
楚妞想了一会,说:“那你下个周六要给我补哦。”
楚妈开心地说:“没问题。”(楚妈的开心不仅在于事情得到圆满解决,更在于她已经开始会自己思考,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能力)
情景三:
楚妈和楚妞在特别时光里画画,楚妞正在用马克笔画彩虹。
马克笔比较粗,楚妞每次拿好几支,小小的手里根本拿不下。
过了一会,掉了一支在地上,楚妈帮她捡了起来。
又过了一会,又掉了一支在地上。
楚妈就说:“妈妈注意到你拿的马克笔有两次都掉到地上了,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马克笔不掉到地上呢?”(楚妈的预设是希望她能少拿几只,或者每次只拿一支)
楚妞听完我的话,立刻把手里的马克笔放在学习桌旁边的小格子里,放的刚刚好,整整齐齐的,也不会再往下掉了。(孩子具有很强的觉察能力,能给出特别符合情形的解决方案,但是,这个方案往往和父母希望的答案不同,所以,父母不要希望孩子会给出你想要的答案。)
楚妈和楚妞继续画画。
楚妞拿到了一支黄颜色的马克笔,因为笔帽很久没盖上去,马克笔的笔头干了,画不出颜色。
楚妈随口说了一句:“这支笔的笔帽掉到哪里去了呢?我好像找不到了。”
楚妞立刻接着说:“妈妈,你可以想想办法怎样才可以找到笔帽。”
楚妈忍不住笑了,这算是现学现用吗?孩子的模仿和学习能力真是棒棒哒!
楚妈反思
为什么启发式问题会很有效呢?我觉得主要原因在于当孩子回答问题时,他是在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解决问题,并且感受到了父母对他的理解和尊重。当解决方案由他自己提出,并非由父母提出并强制执行,他们会更愿意主动执行,甚至执行的更有效。所以,我们要多问问孩子“怎么办”、“怎么做”,而不是不停地唠叨或说教。
资料链接
如果你用启发式问题而不是对孩子说(往往是对孩子提要求或者说教),你就能达到让孩子更多地参与、更好地理解的效果,并且能营造出更具有鼓励性和尊重性的氛围。只有当你真正对孩子的回答感兴趣时,启发式问题才会有效——也就是说,不要希望孩子会给出你想要的答案。
——正面管教[M],[美]简·尼尔森著,玉冰译,京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