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型父母” OR “弓箭型父母”,你是哪一类?

“功利型父母” OR “弓箭型父母”,你是哪一类?_第1张图片

早饭后,在手机上浏览订阅的公众号。看见一篇有关《卖房送女留学却嫁老外,父母崩溃》的文章。

看过这篇新闻的人都知道大概的内容:因为留学美国的女儿准备跟美国男朋友结婚并留在美国工作,这对六十多岁的夫妻深感不满,在沟通无效的情况下,父亲甚至用“断绝父女关系”来要挟女儿回国。

这个家庭不算非常宽裕,夫妻俩十多年来省吃俭用,将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到了女儿身上。在得知女儿被美国一所“针对亚洲学生录取比率不高”的学校录取后,父亲张勇感叹:“女儿终于让我们扬眉吐气了。”

为了凑够足够的留学费用,他们将一百多平米的房子卖掉,换了套七十多平米的小房子。在女儿出国前,他们对她有一条硬性要求是:不准找外国人男朋友。

但女儿在美国读完大学后继续攻读了研究生,并决定与美国男友结婚且留美工作,这个决定是张勇万万不能接受的。与女儿沟通甚至“威胁”女儿都没有让她改变主意。张勇现在的感觉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为别人培养了一个女儿。如今,他最犯愁的是:“如果和唯一的女儿失去了来往,这剩下的几十年可怎么过?将来我们老两口老了谁来照顾?


“功利型父母” OR “弓箭型父母”,你是哪一类?_第2张图片

看完这个“新闻”,我想起了前段时间跟朋友聊天时,朋友告诉我,她父亲是个极重视面子且对家人控制欲望极强的人,在童年时对她极其严厉苛责,希望她长大后的生活工作稳定体面。所以,当她在很多年前从老家的乡政府辞职,主动脱离公务员编制并远走他乡当一名打工妹的时候,父亲暴跳如雷,曾扬言不许她再回家。

后来,家当然是可以回了的,但至今,父亲对她辞职的不满一如从前。

虽然,她现在过着不太稳定也不富裕的日子,但她真心喜欢在异乡的这份自由:享受无拘无束的三口之家的温馨,工作之余做自己喜欢的事:看书、养花、到处走走。

只是,这样的生活完全不是她父亲在养育她时所期望的结果。好在她有个弟弟,父母把“养老”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朋友曾在一次聊天中对我说过:“我真的想不通,我父母都有退休金,但内心还是非常恐惧我弟弟不给他们养老”。


“功利型父母” OR “弓箭型父母”,你是哪一类?_第3张图片

“养儿防老”,这算是中国一个非常传统普遍的观念了吧。不仅是老一辈,就连我很好的一个同龄朋友,也曾在我准备要小孩时提醒我:“现在可别指望养儿防老,养个孩子千辛万苦,将来长大了如果不在你身边,根本没办法照顾你。”

我回答她:“我养孩子的目的不是希望他将来一定要照顾我,只要他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

十年前的这句话,并不代表我有多么开放的育儿观,当时仅仅是沿袭我的父母养育子女的模式和思路吧。我那完全不会去研究教育的爸妈,嘴里经常念叨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老了以后也不会依靠你们的哈,你们长大后能自力更生就可以了。”

我不确定父母这样讲,是对我们的期望值本来就不高呢,还是他们在“养儿防老”方面的确无所欲求。不过,在面对同样离开家乡稳定的工作而外出打工的我,虽然没得到父母的强烈支持,但也从来没有过任何反对。

包括恋爱、结婚、买房、生孩子等一切人生大事,我爹妈从来不要求我向他们汇报或寻求认同。从小到大,他们似乎从未曾对我操太多的心。当我听到其它父母对子女催婚催生催过年回家的时候,我觉得我好象有一对假父母。

我并不想论证我和我朋友的父母,谁的养育观更好,这个真的没有任何比较意义。一个人的所有观念都跟自身的经历和性格有关,而相同的教育观念所导致的教育结果也不尽相同。我可能享受了开放型父母给予我的自由,但可能同时也因为缺少适度的“严格要求”而总是不思进取、散漫慵懒。

“功利型父母” OR “弓箭型父母”,你是哪一类?_第4张图片

当然,对于这则新闻中的事件,跟我的情况又不可同日而语。时代不一样,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的孩子普遍是独生子女,不管是情感还是经济,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投入可以称作是“倾其所有”。结果,往往投入越大、期望值越高,所希望望得到的“回报”也越大。

这种“回报”,不仅仅局限于自己年老时要求儿女守在身边尽孝,更体现在针对子女的生活及情感方面,他们始终无法放手,总是忍不住去控制,或者依赖。而依赖的本质也是一种控制。

很多父母总爱对孩子说一句话:“你长得再大,也永远是我的孩子。”这句在逻辑上分明是一句“废话”的话,其真实用意是:就算你已经长大成人,你依然得受我的照顾(控制),你始终得听我的话。

现在的大部分家长都属于“功利型”家长,他们养育孩子的初衷或目标,是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优秀、成功、能够获得外界和社会认可、能够在颜面或经济上为自己带来丰厚回报的人。他们总是不由自主地为孩子设计人生路线、圈定生活模式,如果孩子偏离了预定的跑道,他们便会发自内心地恐慌,唯恐孩子逃离他们的视线,摆脱他们的控制。

当然,很多父母不会承认自己“控制”孩子,他们会为自己找一个漂亮的借口,叫“我都是为你好”。(这句话,我也说过无数次,虽然,每次说完后自己都觉得没有底气没有新意。)既然我这一生都在为你好,那么当我们年老的时候,你们就要理所当然地为我们好(听我们的话)了。

“功利型父母”控制着孩子,希望孩子能成为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希望孩子的成功能为自己带来荣耀。同时,这样的父母也很容易依赖孩子, 把自己的生活和情感跟孩子绑架在一起,哪怕到孩子长大成人也不舍得松绑,与孩子完成一辈子的共生关系。

纪伯伦有一首著名的诗: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功利型父母” OR “弓箭型父母”,你是哪一类?_第5张图片

如果,社会上能少一些攻利型父母,多一些象诗中所描述的弓箭型父母,那么,这个世界上会多出很多自由舒展、多姿多彩的生命。

我并非否定“孝顺”的传统,只是觉得真正的孝顺应该发自于内心深处。只要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少一些控制,给孩子多一些尊重和自由,让孩子成为有独立人格和他希望成为的自己,那孩子也会从父母身上学习到并回报自然真实的爱,而不是受制于礼教、舆论或者父母的逼迫,放弃自己的人生去履行愚孝。

我觉得,新闻中的那位父亲与其担心女儿不回到身边给他们养老,还不如去精心打理自己退休后的日子,培养丰富的兴趣爱好,过上“自立自强”、不依赖女儿的新生活。

一味牺牲自我为孩子付出,并非对孩子真正的“爱”。同样,在孩子长大后要求孩子改变自己的意愿和生活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更是一种自私。

可能有人会问我,那我是属于“功利型父母”还是“弓箭型父母”呢?哈哈,我应该是在两者之间徘徊吧。但是,我会试着把自己培养成拉弓手。我最大的希望,是我跟女儿都有独立精彩的人生,我们互相祝福而不控制,互相帮助但决不共生。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更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成长,需要准备好拉弓射箭。我们越放心,孩子就飞得越漂亮越安心。至于他们将来会飞向哪里,不该是父母去费尽思量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功利型父母” OR “弓箭型父母”,你是哪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