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话_kindle

时间:19900205-20900205

如果没有阅读,你完全不会认识现在的我。对kindle,得之我幸。

我出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个正在阔步进入现代化的国家——中国——中西部的一个贫困大县,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我到高中毕业都没见过图书馆。这时我已经念了将近十年的书了。好不容易(你知道,对一个农业的人口大省)考上大学,周围的读书人又是那样的少。如果不是出于一个农家子弟本能的自尊心,也许我不会走进图书馆,更不会有我2012年-2016年读够一千本书的故事。

今天在github上同步自己的读书情况,也算是一种托付,见证自己的一生。今天是2018年03月08日(三八妇女节),我刚好有时间来梳理一下自己的阅读之路。

外面的世界

我在上学之前并没有接触过书本,什么书本都没有,包括药物的说明书都没就见过。那时候的童年真的是天真烂漫,在农田的阡陌之中偷瓜摸枣。那时候对外面的世界也比较好奇,就是喜欢看电视(就像现在的上网一样)。这样大概混了七八年,读了一年级。

小学玩的也很嗨,新学期发书之后都用报纸包几遍。很珍贵。后来随着老师催作业,对课本也不怎么可爱了。记得五年级的时候,大家赌博直接的押注的就是一页一页的教科书纸。小学也许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了写作的体验。我的第一篇作文是《悄悄话》。

红楼梦

到了初中,课上的科目也多,书桌常常堆满了各种习题。虽然语文课本会有课外阅读的建议,但是基本没人买来看,毕竟大家比较穷。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女孩的《时文选粹》,很厚,书都被翻破了。在没事的时候我也会看几篇散文。

真正开启我阅读大门的是一本叫做《红楼梦》的书。那一年我中考结束,同桌买了一本红楼梦,你知道,出于青春的秘密,暑假的时候我借来看。那时正值青春期,看红楼是比较有感觉的,才子佳人花前月下。所以我对阅读的第一印象还是比较好的。红楼后来有看过多遍,是一本中国人必读的书。

初中时期整整三年,在结束的暑假才看第一本课外书。

古典时期

到了高中,生活费支配比较自由了,我的恩格尔系数也得到了自己的控制。我开始有钱自己买书来看。不仅在吃饭上尽量节俭,还和同学捡过矿泉水瓶子来卖。那时看完了

  • 四大名著
  • 巴黎圣母院
  • 红与黑
  • 名人传
  • 狭义相对论
  • 果壳中的宇宙
  •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 莎士比亚悲剧集
  • 论持久战
  • 平凡的世界
  • 苏菲的世界
  • 史记
  • 朝花夕拾

等大概四五十本书。记得一次在书摊上看到一本世界历史小书,排版的比较破,但是自己还是买了。就想知道这世界是怎样的。我在书的扉页上写了怎么一句话:

人之区别与动物就是他们能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自己是谁。

焊接时代

大学使人迷茫,特别是在一所不怎么好的学校。

上大学我是比较兴奋的,学校的后面有一座山,其实是挺小。但那是我一次看见山(真的石头),还特地找人给我拍了照片。大一大二我像群羊中的一只,蒙着眼随大流。自己报了C++的班,去了没几天就放弃了,一点也不心疼。

大二的一个考试周,我在教学楼拼命地背毛概马原之类的考试答案,间歇在个教室的地上捡起一本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这本书送我上了另一个台阶,让我体验到了新的高潮。

由于我并不确定这本书是不是别人不要了,每次都在那个教室看,到了吃饭时间或者熄灯就把书放在教室的窗台上,第二天接着再看。就这样一个星期,把哲学史看完了。

不是问题没有答案,而是你压根就没想过可以提问。

打那以后,包括研究生在内的五六年时间,我一有时间就往图书馆跑。2012年的时候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在这世界还有许多门通识课没有上,缺的太多,并且定下一千本书的补课计划。这一计划在2016年得以完成,这一年看了184本书。

这一千本书,包括:

  • 农学
  • 环境科学
  • 社会学
  • 经济学
  • 心理学
  • 历史
  • 物理学
  • 化学
  • 科学史
  • 传记
  • 科幻

这一千本并不只是书,还包括电视剧和电影;也不是这四年看完的,是从西游记的电视剧开始算起。我做了一个这样的表来记录自己的阅读:

一席话_kindle_第1张图片
Reading_list

在我大学毕业后,我把之前看的两箱书都拉到了我念的初中学校。如今那里已经有一个图书馆了。

我记得念研究生的时候,研究所的图书馆太小,每月从扬州背20几本书跨过长江到南京。每一次在长江上,我都会站立起来,看看长江水,羡长江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

我并不是成功人士,但是阅读确实铸造了我。他让我有勇气,让我长大了。我能平静地接受岁月,而不是被岁月所催。

kindle在我的阅读之路上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她就像一个移动的私人图书馆。我是在研究生期间买的kindle,自那以后她就没有离开我超过三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席话_kin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