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只为做一个良师》有感
最近,再次读孙明霞老师的《只为做一个良师》,对“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有了新的认识。
好老师不一定是名师,但一定是良师
孙明霞老师是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学院附属中学一名教授生物学科的老师,她受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杨瑞清校长,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张文质等人的影响,在求索中,用生命真诚地诠释了良师的丰富内涵和美妙意境。
所谓良师,是愿意像欣赏和等待一个个花苞渐次开放一般欣赏和等待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老师,不因花朵的迟开而着急,更不因未接花苞而放弃。这,正是老师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对教育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把每一个孩子放在心上,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尊严,呵护他们的生命成长。
回想学生时代,我的小学老师张俊元老师,虽然学历不高,但对待学生总是循循善诱。他叫学生回答问题,如同父母呼唤孩儿乳名一样,只唤其名。一声“小英”,让我感受到了老师的爱,张老师自然成了小学时代我最喜欢的老师!
上中学了,因为学习努力,我成了个别不爱学习的同学攻击的对象,他们乘我不备时藏我的书,撕我的作业,杜撰我早恋的消息……学习中的障碍未能让我退步,但极度敏感的早恋话题却让我羞于面对,萌生了不想上学的念头。我的大哥及时将这件事告诉了我们共同的政治老师——赵国雄老师,他专门找我谈话,要我不要介意同学的传言,继续做好自己!我的化学老师——张仲钛老师,也在我的作业本上写下勉励的话语,直到今天,我也未曾忘记那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你属于强者!”
而今,我也成了一名老师,如老师呵护我一样,善待自己的学生。我的老师,有的已经退休,有的不幸故去,回想他们,大多一辈子扎根农村,成名成家与他们无缘,他们不是“名师”,但他们凝心聚力,在学生的心里种下了和善宽容的种子,改变了一个个乡里娃的命运,他们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也是当之无愧的“良师”。
如今,虽然与老师很少交集,但我的人生哲学和为师之道始终离不开老师的影响!向他们一样,向明霞老师一样,做一名“良师”,我一直在路上!
成为良师,有三条成长路径
明霞老师启示我们,成为良师,有三条成长路径——育人,教书,修身。在教书和育人中修身,在育人和修身中教书,在修身和教书中育人。
明霞老师教的是初中生物,却把最多的功夫下在了育人上。她给了学生满满的爱,“没有偏爱,没有厌恶”,她说,有人问她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如同问一个母亲喜欢哪个孩子一样无解。她的课堂,是没有恐惧的生命化课堂,是强调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坚强、学会感恩、学会欣赏与宽容,成为最好的自己的课堂。
作为语文老师,着力构建诗意有趣快乐的语文课堂,虽然有了二十几年的经验,但课前的二次备课我从不懈怠。多年来,养成铃响即下课的习惯,在提升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很少占用其他课程,我深信,每一门课程都有既定的目标任务,开齐上足上好才能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读书思考习惯、品味运用语言、习得学习方法、提升语文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顺遂天性,对学生充满期待,让课堂轻松和谐,促学生每天都有新进步……我以为,我和明霞老师一样,有颗柔软的心。
然而,和明霞老师相比,我对学生不能做到绝对的“没有偏爱”:对于课堂上勤学善思的孩子,我会忍不住多夸几句;听到独特灵动的发言,我会大加赞赏;看到不认真倾听,学习效率低下的孩子,我会着急批评;对于苦口婆心屡教不改孩子,我会“恨铁不成钢”!有人说,你看到的别人的不好,其实是自己的不好!今天,掩卷沉思,之所以“恨铁不成钢”,是自己的急功近利,我们总是以“我这样是为你好,而你却那样回报我!”而事实上,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孩子不会因为你“恨铁”,他就“成钢”!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放弃,让他在没有恐惧的课堂里,慢慢开悟。“爱孩子,就要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育人,教书,修身,明霞老师通向“良师”的途径,也是教师职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是一辈子做个教书匠,还是做一名良师?我认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爱心!有爱心,就会有学生视角,就会理解尊重学生,就会在教书育人中不断提升学识修养、智慧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从而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成为良师,有四门必修功课
明霞老师启示我们,成为良师,有四门必修功课——躬身实践,勤于读书,善于交友,乐于笔耕。她把工作、学习和生活统整在一起,聚焦于成长,认为成长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在她的四门必修课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核心的问题——精于思考。在实践中思考,在读书中思考,在交友中思考,在笔耕中思考,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成为良师的四门必修功课,似乎你我都在做,但与明霞老师相比,我们没有真正静下心,去思考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方法才是适合自己学生的?也没有去思考,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其实对于老师,站稳讲台,在业务工作中拿得起放得下,学生喜欢,家长放心,心灵充实,远比暂时的名誉地位强得多!
同样,我们读书,很多时候读过什么都不记得了,之所以这样,是没有与思考同步,没有把书中的精髓内化!对于交友,人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对于普通的老师,我们最大的朋友圈就是同事同行,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与比自己优秀的人同伍,远比个人单打独斗强得多!当然,我们也应该与好书,运动交友,唯有这样,才能身心康健,内心丰盈!
说起笔耕,写下即为生命留痕,写下即意味着改变!教育教学是教师写作的源头活水,只是因为码字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我们对每天发生的事感到司空见惯,当我们不能把实践与思考结合,当我们习惯了温水煮青蛙,当我们满足于学校的论文交流,当我们纠结于自己的付出能为自己带来什么的时候……你还愿逼自己一把,在文字熬煮的锦衣玉食中品尝写作的快乐吗?
“良师”不是一个称号,不是一种荣誉,而是一种状态,或者说做老师的一种境界。追求一种不断成长的姿态,不为名利,只为生命的充实与幸福,只为人生更有意义。这种成长,不依赖环境,不仰仗外力,依靠的是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从而成长为自己的导师!
成长,是自己的事,不为别的,只为成为一个真正的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