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孩子却是一门艺术。”
的确是这样,现在年轻父母也都是非常爱孩子,可到底如何来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却让家长们有了困惑。
前两天,我接触了一位年轻妈妈,有一个3岁的儿子叫小丰。刚开始小丰妈妈跟我说:“儿子,去幼儿园快半年了,前几个月总是生病,现在换了个幼儿园好了很多;可去了半个月老师就找家长。”
1、在滑梯上推小朋友,小朋友摔下去了,被老师找家长;
2、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比较多,老师找家长;您说他是不是多动症啊?
3、妈妈还说:“老师让家长带着孩子捡树叶做贴画,孩子贴了两个不贴了”。
孩子没常性,特别喜欢有轨道的火车,买回来安装不上还发脾气。10分钟不到不玩了。
以前上幼儿园一个星期得休息三天,因为总是生病。
通过,小丰妈妈的描述和肢体语言的透露可以判断小丰妈妈是一个外向性格,性情中人,做事果断,雷厉风行,快言快语,重自我感受的人。
而儿子小丰也可能是外向性格的孩子;愿听好话,需要被接纳、认可、关注、呵护、引导。
我问小丰妈妈:“老师找家长后你通常会如何跟孩子沟通?”
小丰妈说:“我问他你为什么推小朋友?他不说话,我就吓唬他,如果你再推小朋友我就把你送回到以前的幼儿园让王老师管管你!”
“你为什么要吓唬孩子呢?”我问
小丰妈得意的说:“小丰就怕王老师,所以我就拿王老师吓唬他,吓唬完还真管用,听老师说小丰在幼儿园老实了两天,第三天又不听话了。”
这也可能是小丰在第一所幼儿园总是用生病来抵抗去幼儿园的原因。
我问:“你们家里有动手打架或者推桑他人的吗?”
“有,小丰爸不怎么爱说话,有时候急了我就动手推他。”小丰妈妈干脆的说。
这就是原因所在,小丰爸爸不说话你动手推他,小丰爸爸接受了,你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沟通模式。小丰也是无意识的模仿了你们,推了小朋友结果老师找家长,家长还拿最严厉的老师吓唬他。”
小丰推小朋友的根源是受父母影响,如果父母想让小丰成为有话好好说的孩子,首先父母要成为有话好好说的家长,给孩子做示范、做榜样。孩子不会分析对与错,只会模仿。尤其模仿自己父母的沟通模式、表达方式和行为习惯。
“孩子做什么事情有耐心呢?”我问小丰妈妈
“看动画片的时候他最专注,您叫他吃饭他都听不见,我过去挡着他,他就说妈妈您挡着我了。”
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来,孩子的专注力是有的,只是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他才能安静下来。
那么,父母需要去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比要求、强迫孩子的专注力更有效。
谁陪着小丰粘贴树叶画?谁最欣赏小丰的粘贴画呢?我问。
周六休息的时候我们一起陪他去捡树叶,回来他爸爸陪他一起粘,他爸爸说他粘的不对,他就不粘了。我看他粘的也不好,我也说了他两句,他就把树叶和粘的画扔地上了。
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粘贴图画的角度和家长是不同的,如果孩子在做画的过程中被家长指指点点和不良评价,会给孩子造成反感和逆反心理,孩子又不会表达内心感受,所以只能以扔画来表示他生气。
小丰才三岁手部肌肉和脑细胞都在慢慢的发育完善,想象力也在逐渐的提升,动作也是由慢到快是需要家长耐心陪伴。
小丰想得到火车玩具,可回家后才知道轨道还要自己安装,想玩又不会安装,爸爸又不在家,妈妈又急脾气,自己一急干脆不安装也不玩了。
小丰这样做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虎头蛇尾这是外向孩子的缺点,如果小丰妈妈不改变自己的脾气和对小丰的教养方法,小丰上学以后很可能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会放弃,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压力时会回避或逃避。
老师找家长时小丰妈妈没能蹲下来关心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忽视了小丰的内心感受,没有及时的关心孩子、疏导孩子的情绪而是用极端的方式吓唬孩子,这样更会让小丰不爱去幼儿园甚至对老师有紧张和焦虑。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身上的行为表现恰恰是父母身上的特质。
请家长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根据孩子的性格优势引导孩子,促进孩子有规律的成长。
家庭教育是一门潜移默化的影响式教育。孩子的行为习惯,沟通模式都是受原生家庭父母的影响,为此请父母做好孩子的榜样。
培养孩子,父母不仅要有爱心还要有耐心,请父母多一些耐心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